六皇子的功劳,但也要在朝堂上揭露六皇子在立功后的嚣张跋扈。
于军中逼主帅、于朝中退三公!
——以退为进!
争论不休。
天子望向杨复:“司徒以为呢?”
杨复躬身:“太尉确实无错。”
“兵曹怎么看?”天子又问。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没错。”皇甫龙庭道:“据当前情报可知,若是让殿下第一时间督大军而进,只怕羊头山已破,兵锋正在迫近晋阳城了。”
“你这是马后炮!”袁达当即反击。
“皇甫尚书这话太苛责了!”褚闻声道。
“父皇,我有一言!”
这时候,大皇子站了出来。
“哦?”天子面露异色,道:“且说来听听。”
“过程难议,便看结果。”大皇子言:“太尉稳重持于后,皇弟敢战当于先,虽有争执,却既能取胜于阵前,又能托底于后方。”
“足见此二人搭配用兵,结果是极好的。”
“既然如此,为何要去撤换变动呢?”
天子眼神微动,脸上浮现些许笑意,点了点头:“你这话确实有道理,那你认为,当何以回复?”
“安抚太尉,让他安心为帅;奖励皇弟,让他继续立功,如此即可。”大皇子道。
天子笑着点头:“善!”
“你们都议论一下,六皇子之功,当如何赏赐?”
“陛下!”卢晃再度站了出来:“臣以为,一切赏赐,莫过于替殿下助力并州。”
“司空请说。”
“其一,被人架空,百骑冒险之事,断不能再生!”
卢晃声音很高,一点不怕得罪人:“殿下战场上的能力已不必怀疑,军中持节者过多,对殿下阻碍重重,臣建议收回董然之节!”
袁达等人脸色一变,正待出声,天子将手一抬:“司空之言甚是,准!”
“其二,臣虽不是武人,但也听说军中讲究逐级指挥。战略大局,由太尉总揽;临阵之事,各部应以殿下之令为尊。”
“甚是有理。”天子再次颔首。
“其三,并州之人事、财权,如果事事来禀朝廷,一则时效拖延,二则特殊之时无法做到,可适当放权给殿下。”
天子沉吟后,道:“拟旨一道,除平难将军职外,命六皇子代天掌印、巡牧并州,于并州境内,暂行君事。连刺史在内,州、郡、县所有官员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