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前在淮南行军,并未派遣哨骑仔细探查道路。
永和九年,十月末,殷浩统率七万将士沿着泗水北上,行至下邳县(今江苏徐州睢宁)葛碌山,距离彭城仅有咫尺之遥。
见天色还早,殷浩下令道:
“穿过山谷,今日在山后扎营。”
然而殷浩并不知道,姚襄的伏兵就设在山谷之中。
晋军被殷浩催促着进入山谷,四面突然爆发起喊杀声,箭矢、滚石从两侧山坡上落下,姚襄、姚苌各领一军,姚苌率领步卒在山谷中列阵,截杀已经入谷的晋军。
而姚襄统率骑兵,冲杀山谷外的晋军。
晋军在行军时,并未穿甲,毕竟穿甲行军,也意味着更大的体力消耗,将士们每天能走的路程也就越短。
殷浩甚至大意得连哨骑都不曾派遣,以为是在国内行军,又怎会让将士负重行军。
如今羌人伏兵杀出,晋军措手不及,将士们甚至来不及穿起甲胄,只得仓促迎战,但遭遇埋伏本就惊魂失魄,以血肉之躯,又怎是甲仗齐整的羌人步骑的对手。
而身为主帅的殷浩,更是手足无措,大脑一阵空白。
事实上,正如桓温所断言的那样,殷浩根本就不懂军事。
殷浩此前从未有过领兵经验,别说七万人的大军遭遇危机该如何处理,哪怕是七千人,他都不一定能够稳住阵脚。
姚襄以有备算无备,以有能击无能,就像是桓熙当年欺负张重华初上战场,这场战斗的结局早已注定。
在殷浩没有办法稳定军心的情况下,晋军大败,七万将士一哄而散,纷纷向南逃跑。
姚襄一路追击,一直追杀到淮河北岸,俘斩两万余人。
而晋军争抢渡河,掉入淮河之中淹死者,不下万人。
当殷浩逃回寿春,七万大军北上,才短短几天的功夫,就折损过半,仅有三万余人逃了回来。
部将刘启、将领王彬之等人战死。
合五州人力,数年积累,才攒下的北伐军资,尽数都被姚襄缴获。
中军将军府内,将佐们暗暗啜泣,殷浩环顾众人,想要说些什么来安慰他们,可往日巧言善变,今日却如鲠在喉,什么话也说不出口。
惊魂未定的众人来不及喘息,监视淮河的哨骑回报,姚襄在整顿兵马之后,目前正在南下。
殷浩闻言,如惊弓之鸟,不敢守卫寿春,他此时也顾不得名声了,领着残兵败将狼狈弃城而走,直奔江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