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熙为近卫义从们赐布四匹,说多不多,毕竟合计也只有二万匹布。
但是说少也绝对不能算少,军中的规矩,斩首一级,才得布一匹。
桓熙之所以这么大方,首先是梁国度过了财政上的难关,其次是近卫义从的人数少,只有五千人而已,以及他们这一趟跟随出巡确实辛苦。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支部队是他的嫡系。
要是搁在五代十国,便能算作是牙兵。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与其他部队的分别,近卫义从,近卫二字足以表明桓熙与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因此,桓熙对于这支军队,从来都不吝惜重赏,图的就是自己有朝一日遇到危险,他们能够拼死护主。
电影里说:一个月几百块钱,你玩什么命。
但在古代,就是会有人为了这点小恩小惠而奋不顾身,否则也不会留下吴起吮脓的典故。
桓熙回到关中的时候,已经是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的十一月,正值各地百姓缴纳秋税的最后时间,桓熙自入主关中以来,早有规定:
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在十二月前,各地官府必须征收完毕,等到开春以后,冰雪消融,地方府库留下部分,其余尽数运往长安。
梁国的税收来源主要是田租、户调、商税、牲畜税。
其中重点要提到的是户调。
东汉末年,曹操平袁入邺,下令将秦汉以来按人口征收的算赋和口赋,改为按户征收绢绵,即为户调,也就是人头税的变种。
西晋灭吴以后,规定以丁男为户主的人家,每年纳绢布三匹、绵三斤。
所谓丁男,也就是年满十五,未满六十的成年劳动力。
而以女子、次丁男为户主的人家,则征收减半。
所谓次丁男,即十三至十五,六十一至六十五的男子,也就是说家中没有成年劳动力,所征收的户调可以减半。
边郡民户的户调为规定数目的三分之二,更偏远的地方则为规定数目的三分之一。
桓熙治理关陇,一直奉行藏富于民的政策,户调定得很低。
按照晋代制度,即使是最为偏远的地方,每户也应该缴纳绢布一匹,绵一斤,而桓熙却只征收绢布一匹,绵三两。
当然,就地理位置来说,关西相对于江东,也确实足够偏远。
此前,桓熙之所以选择藏富于民,是因为关陇残破,百废待兴。
如今振兴关陇的目标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