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楚早已在南岸等候,与桓熙沿途所见到的各地官员一般,周楚同样是在为桓熙歌功颂德。
有人说,当你强大时,身边都是好人,听到的也都是好话。
这一点,桓熙深有体会。
周楚话才出口,桓熙便打断道:
“元孙(周楚字),那些庆贺的话就不要再说了,一路走来,我这耳朵都快听出了茧子。”
说着,桓熙无奈苦笑道:
“一想到回了长安,满朝公卿又得说上一轮,我只觉得头晕目眩。”
周楚连忙住嘴。
他是梁公,他说什么都对。
过了河,只需再走十几里地便是潼关。
桓熙与邓羌、毛穆之在此分别。
毛穆之自然是要率军南下,桓温只是派遣一万将士驰援桓熙,而不是将他们交给桓熙。
至于邓羌,他是弘农太守,理应留守,此前奉命镇守弘农的周楚,则会跟随桓熙回去长安。
虽然桓熙减少了在弘农郡的驻军数量,但毕竟还有一万精锐步兵,需要一员大将统率,随时可以支援洛阳。
至于河东郡,尽管只有一河之隔,却不是这支驻军所有顾及的对象。
一旦河东郡遭遇危险,桓熙自会领兵由蒲坂过河。
毛穆之与桓熙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与这位梁公相处,使他感觉如沐春风。
如果不是在正式场合,桓熙私底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架子,他也会与人说一些玩笑话。
其实上位者,并不一定时刻注意自己的威严。
譬如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就曾在一次酒宴上,被大臣抓着胡须,称呼为‘可爱好老公。’
毛穆之依依不舍,但是终有一别,他拱手道:
“世子,保重!”
毛穆之是楚国的将领,自然是要称呼桓熙为世子,而不是梁公。
桓熙颔首道:
“毛将军也请珍重,莫要忘了替我向家父转达谢意。”
桓温派来的这一万步卒,确实起到了作用,正是由于他们负责押运,让李威察觉到桓熙对那批‘粮草’的重视,因而深信不疑。
毛穆之在与桓熙道别后,率着一万将士东行。
桓熙注视着这支军队离开,心道:
‘都是好儿郎,早晚听命于我。’
桓熙是真的想过要将这一万将士扣留下来,但是担心桓温会因此急眼。
毕竟老奴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