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之沉吟道:
“陛下,为今之计,是要推选出一個忠于朝廷,但也能让桓温接受的人选。”
众人闻言,沉默不语。
这样的人物本就很少,又必须有接任豫州刺史的资历,想找到合适的人选更是难上加难。
当年桓温能够顺利接任荆州刺史,是因为他本就官拜徐州刺史,又是天子的姑父,同时和庾翼私交甚笃。
片刻后,司马昱最先提议道:
“陛下,微臣斗胆举荐一人,不知王右军如何?”
王右军便是右军将军王羲之,王羲之在两年前于会稽内史的任上辞官归隐,但如今其实也才五十四岁,完全可以起复为官。
王羲之曾担任江州刺史,这一资历,足以让他接替谢尚,出任豫州刺史。
然而这一提议却招到了王坦之、王彪之的激烈反对。
王坦之出自太原王氏,而王彪之则是王羲之的堂兄弟。
王彪之坦言道:
“回禀陛下,吾兄既不愿背叛朝廷,又不愿与儿时的旧友交恶,自觉在朝廷与桓氏之间难以抉择,迫于无奈之下,两次辞官。
“臣恳请陛下,另择他人,否则,若是以吾兄担任豫州刺史,一旦桓温倾其所有,已结欢心,臣只恐吾兄行差踏错,愧对晋室列祖列宗。”
王彪之之所以出言阻止王羲之出任豫州刺史,就是不希望将好不容易脱身的堂兄,重新拽入这片泥潭,让王羲之两面难做人。
况且,也正如他所言,一旦桓温加大力度向王羲之示好,很难不保证王羲之彻底倒向桓家。
司马聃虽然年纪小,却并不愚昧,既然连王彪之都在出面替王羲之回绝,他自然不会考虑那位以书法享有盛名的王右军。
“诸卿可还有人选?”
司马聃问道。
由于条件太过苛刻,既要忠于朝廷,又得让桓温不能拒绝,而且必须有官拜刺史的资历,一时半会,哪有那么多的人选。
正当司马昱、王彪之一筹莫展之际,王坦之却因为王羲之而想到了另一个人:
“陛下,臣以为,郗方回或可担此重任。”
司马昱、王彪之闻言,豁然开朗。
郗方回便是郗愔,是已故太尉郗鉴的长子,也是王羲之的妻弟。
此人以门荫入仕,袭爵南昌县公,曾在朝中担任中书侍郎,又先后担任过何充的骠骑将军长史、褚裒的征北大将军府长史。
何充是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