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的认识犹如井底之蛙。
在老街县的野战医院,丹波头一回看到电视,乘坐汽车,听到广播,接触到工业文明。这在过去都是‘将军’级别的头领才能拥有的,他顶多有个一知半解。
可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他天天一早起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晚上看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电影电视剧也全中文,接受到的信息是过去从未想过的。
丹波没觉着有什么不好,反而特别新奇。他和好多同龄人犹如海绵吸水般,饥渴的接受灌输而来的知识。集团说啥,他都觉着是对的,因为集团够强。
半个月后,大腿上枪伤好的差不多,丹波就跟成百上千的年轻人一起加入到‘圣光海外开发公司’。他完全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这是份好差事。
如果没有‘圣光’,这些年轻人要么在田里务农干苦力,要么加入某个势力扛枪当炮灰。但现在‘圣光’给他们提供了更有保障,收益更高的工作。
这就跟美国收割全球高端人才一样的道理,提升收入和环境,简直无往不利。只有意志极其坚定者才能抵御这种诱惑,普通人完全做不到。
丹波的任务就跟充当翻译兼职向导,他带着公司的队伍到处跑,要么深入山岭找零散的地方村落或武装势力,要么跟随车队到‘大城市’做生意。
车队到腊戍,卸下来的都是些不值钱的玩意。
铁皮桶,蜡烛,手电筒,热水瓶,医用酒精,食盐,汽油柴油,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只要日常生活中需要的,集团都提供。
商品都来自云南的小企业,在接受大规模改造之前,缅甸的市场可以养活这些技术落后的企业。这好歹稳住点就业,或者容纳一部分国企重组淘汰的职工。
由于内战的破坏,缅甸没啥工业,只能提供些农林业产品。工业产品基本靠外购,来源往往是中国,泰国或者越南的低端货。
货物卸下后,当地商人就开着同样来自‘圣光’的小三轮进行采购。交易直接使用软妹币,出售的轻工业品价格比在云南贵,收购的当地产品却比云南便宜。
只要缅甸没有自己的工业能力,倾销的‘剪刀差’就不会停下。这跟集团在东欧一带做生意可完全不同,大毛那边可是有工业能力的。
卸完货,车队又会采购来自曼德勒等地的大米,装车运走。每次的贸易量都不会很大,顶多三四万块,但每天都会有车队来。
丹波作为翻译,还得帮车队谈论下一次的订单。当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