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石墙后面,没有在院子里。”老赤日指着一个方位说道:“等将马料理好,我就带你们过去。”
“赤日爷爷,你好像一点都不激动紧张?”池薛荔看着给马儿们一个个套上料袋的老赤日,感觉老头真的不像是要打开大宝藏之前的模样。
“我现在只感到轻松。”老赤日笑得很坦诚,似乎脸上每道褶子都洋溢着舒畅:“万钧的担子,从此就交给你们了。”
周至也不由得感慨老人的智慧,换做有一天,有人有条件更好地保存自己的那些收藏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够做到老赤日这般痛快交接?
不行,刚有这个想法,周至就觉得心开始痛,二三级以下的还好谈,一级以上的,除非老子死了才有可能交出去!
估计是因为院儿住马的关系,历代毕摩认为马儿拉屎撒尿会亵渎经卷,因此院儿里不适合藏经,特意将藏经处和院子间砌了道石墙隔离了起来。
老赤日带着大家绕过石墙来到后方,毕摩洞的全貌终于展露在了大家的面前。
这里是一处天然的岩穴,离地面有一人来高,具备天然的防潮条件,后人为了方便进出,给凿出了上下的石阶。
石阶上是一面泥墙,在池薛荔的摄影机镜头下,老赤日拿出刮刀刮去表层,露出了后面,原来是一匹匹泥砖。
泥砖是垒上去的,泥层刮掉后就可以用刮刀撬取下来。
大家都上去帮忙,不一会儿就拆出了窗口大小的口子。
“今天就先这样。”老赤日停下来说道:“按老习惯,先要透透气,等明早再进去。”
“那我先补补镜头。”池薛荔边说边举起摄影机:“肘子,帮我把灯拿过来。”
在摄影灯的光照下,大家可以通过洞口一探内部的究竟,洞窟里边的空间很大,起码有三个高达三五米,进深五六米的洞窟相串连,里边密密麻麻地堆满了木架,竹篮,堆放着羊皮、绢麻、宣纸、甚至黄草纸等经卷。
越往里,经卷的堆放越是肉眼可见的杂乱,越往外,越是干净整齐。
这个也好理解,彝族在历史上经历过好几次文化上的劫难,最初藏入这藏经洞内的资料,想必是仓促而为之,收入的时候是既多且急,码放得就不那么整齐。
而到后来的毕摩送经就变得比较从容,然而人数很少,一般也就一两人,没有过多的精力整理,就现在这样,可能都是不少后人整理之后的结果了。
毕竟后人还要整理自己送进来的那些资料,或者忙于抄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