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做了这样一档节目,他在节目里评测了8款这个价位的产品,这里面的每一款你都研究过也纠结过,而且你也知道,自己要买车,就肯定是从这八款里面选一个,于是你心里原本僵持不下的天平,在你不知不觉间就做好了倾斜的准备,你关注的车评人推荐哪一辆,就有可能影响你最终的判断。
而他在节目里瞎测了一大堆、废话了一大堆、忽悠了一大堆,最后告诉你某品牌的某款车在这八款车里面性价比最高,于是你所有的挣扎犹豫纠结都一扫而空,当即一拍大腿:“好,就买它了。”
于是你拿着钱去4s店订车提车,美滋滋的觉得意见领袖就是他妈靠谱,但其实你不知道的是,他评那八辆车的节目经费,就是你买的这个品牌厂家提供的,而且还偷偷给了他三百万广告费……
正是因为这些意见领袖对用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将用户转化成自己的粉丝以及效仿者,所以他们对平台的意义也非常大,对平台整体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李牧要打造“意见领袖”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网络还没有开始孕育“意见领袖”,所以李牧准备先从音乐上开始这个尝试。
在yytunes里,意见领袖的孕育路线是:先通过精品评论吸引用户关注,然后通过分享自己的歌单专辑,来获取其他用户的追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yy空间进行分享,来吸引自己的好友关注。
在网易云音乐里,一个走心的乐评,可能会收到几万个点赞,收获几万个关注,这样一来,关注他的用户就可以看到他都在听什么样的歌曲,在听歌方面,其实有很多用户常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所以“停滞不前”,就是一打开听歌app,就是翻来覆去那几个人、几十或者上百首歌,然后一听就是很多年,极少更新曲库,极少了解其他歌手的其他歌曲,对于这样的用户,如何让他多听一些其他人的音乐,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如果是被动洗脑的话,给用户推广内容的成本太高,因为首先要做到一首歌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才能给用户洗脑,比如《老鼠爱大米》这样的口水歌,但是,火到这种程度的现象级口水歌一年才能出几个?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给这样“停滞不前”的用户,推他关注的人在听的、而他没有听过的歌曲。
举个例子,a是个民谣爱好者,常年听李志、宋冬野、赵雷、赵照的歌曲,正常情况下,他能连续几年都只主动听这几个人,而恰好他有一次在李志一首歌的评论中,发现了b的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