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煽风点火,但是,玛氏一切都是自找的,谁会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帮他出头?
而且,对电视台来说,黄金时段的广告基本上不愁卖,何必为了多赚一点钱,就给自己树个大敌?
玛氏悲哀的发现,就算自己想拿钱来打宣传战都没有用,BBC、CNN这样的电视台,没有一个愿意跟玛氏合作,以前玛氏可没少在这类电视台上投放糖果以及其他各种产品的广告,但是,玛氏现在想在这些电视台上投放广告跟李牧死磕,竟然没一家电视台愿意接他的单。
就在玛氏进退两难的时候,网络上关于玛氏的黑料还在不断扩散,黑料扩散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销量的下滑。
不过,玛氏自己正在研究针对牧野科技与李牧的对策,对自己终端销量的下滑,还浑然不知。
在与李牧结怨之前,玛氏的每一条产品线在消费者面前都很有名气,销量也都好的惊人。
但是,有名气不代表口碑好,现在,这么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在互联网上不断发酵,给用户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以及暗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看到玛氏出品的产品时,会从毫不犹豫的购买,转变成迟疑,这其中又有一部分会从迟疑演变为质疑,再有一部分会从质疑演变为选择放弃。
当这些消费者选择放弃的时候,玛氏自己还没有察觉,终端市场已经敏锐的察觉到了异常。
终端市场呈现出来的最直接反应,就是玛氏全线产品的销量都在悄然走低!
对玛氏这种传统企业来说,他们的摊子铺的越大,神经的敏感度也就越低,反之,摊子铺的越小,神经的敏感度也就越高。
打个比方,张三是一家馒头铺的老板,他平时一锅馒头蒸出来,十分钟之内就能卖的一干二净,可今天这一锅蒸出来,已经十分钟过去了,锅里还剩下五个馒头没卖掉,那他立刻就能意识到,今天的生意不太好。
如果张三是一家馒头厂的老板,他的工厂每天生产一万个馒头,早晨供应给全市的批发商、零售商,那么每天一万个馒头发出去,他至少要等到晚上或者深夜,才能从各个渠道得到反馈,这一万个馒头到底卖完了没有,如果没有,那卖掉了多少,剩下了多少,这时候,他的神经敏感度已经从十分钟,降低到了半天。
如果张三是一家速冻馒头的生产厂家,每天生产五百万个速冻馒头供应全国各省市、地区,速冻馒头的保质期在提升,渠道的链条在拉大、终端的压货量在加大,那他自己可能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