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经济循环一旦建立,南北基于经济的撕裂就开始停止,共识重新建立。
申时行告诉姚光启,南北当然可以较劲、可以分歧,可以竞争,甚至可以对立,但一定要对立统一。
这种对立统一一定是建立在经济统一上,不改善经济基础,大明反对大明的撕裂会越发严重。
“当年的四百万石漕粮,的确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但在今天回头看,就发现,这四百万的漕粮,同样是这百万漕工的枷锁,也是运河经济带的枷锁。”王国光颇为感慨的说道。
煤银对流就是将山西、绥远的煤炭挖出来,在当地加工成为焦炭,然后通过驰道运送到京师,再从京师运河南下,在渤海湾不结冰的时候,海运是更佳的选择。
不用运河,用海运,又释放了京杭大运河的运力,一些更加昂贵的商品,会选择更加安全的漕运,京杭大运河这条大动脉,从来没有如此的繁荣。
这就是第二个值得庆贺的地方,除了实现了煤银对流之外,大明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终于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运四百万石漕粮的时候,因为占用了河道四个月的运力,导致运河两岸其实非常的贫穷,贫穷会滋生愚昧,贫穷会滋生帮会。
运河两岸,大大小小有一百多个各种漕帮,各种乱七八糟的邪祟,蛊惑人心。
这些邪祟顺着货物传的哪里都是,朝廷根本无能为力,一来没有精力,二来需要愚昧来维持稳定。
这里面的矛盾非常非常的复杂,地方官员根本无法管,而现在,随着经济带的形成,帮会逐渐消失了。
衙门也不需要再依靠这些帮会催逼税收,光是钞关抽分,衙门的银子多到花不完,两岸的百姓也不需要再紧密的团结在这些漕帮的周围,来对抗乡贤缙绅、势要豪右、衙门衙蠧的催逼。
本来愈演愈烈的漕帮和邪祟文化,失去了土壤,慢慢就凋零了。
林辅成、李贽在讨论宗教对人的异化时,认为:要禁止邪祟的传播,宗教对人的影响,首先就要让人脱离必须要逃避的环境。
朱翊钧笑着说道:“尧帝曰:君臣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德,其力断玉。今朕训诫尔等,务使君臣一心,共图国是。”
“今日大明中兴之功,非朕之功,爱卿皆为中兴肱骨之臣,军工民皆为中兴血肉之基。”
大明万历维新取得了初步结果,全都是大明的皇帝英明!臣子尽心办事!军兵、工匠、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