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刘叔桐是犹豫了一会说:“尽自己所能吧,灾年之财不可发,国难之财不可发,能做多少算多少,不然心里总是过意不去的。”
杨广站起身说:“你,不像个商人。”
刘叔桐也不知道怎么接杨广的话,只能笑笑不说话了。
杨广没有再说什么,径直的离开了,走在长安城的大街上,最近比之前可要冷清了不少,流言四起,一下说突厥军队快到长安了,一下说突厥军队绕过长安了,什么样的消息都有,这年代也不知道何处传出来的消息就可能发酵成一个大消息。
王义在杨广的身边问:“殿下为何对那个刘记粮铺的刘叔桐格外看重一些?”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为了口碑也好,为了将来能做的更好也好,至少这个刘叔桐确确实实的在做好事,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发国难财的,少有。”
“人不错,看后面的情况吧。”
杨广来到了报纸的工坊,工坊的前端是一群文人在奋笔疾书,这些人都是卢贲从各处网络而来,其中不乏年轻有为者,一般来说这些人都是求仕途的,只是不可能人人都能登仕途。
卢贲一句报纸可以刊登诸位文章广而告之,一个大饼下去,那效果杠杠滴,毕竟大家也见识到了报纸的传播能力,只要能把自己的诗作登在报纸上,为报纸写文章这么点小事算得了什么?
后端是报纸的工坊,活字印刷,还有造纸厂。
造纸厂的纸现在还不用来做报纸,因为杨广对于现在的纸不满意,所以让卢贲在就近的地方建立造纸工坊,做的就是研究的活,纯投入项目,尽可能的将纸张制造能力也提上去。
一群工匠没有生产的后顾之忧,只让他们研究,乐的个轻松而且老匠人就是有工匠精神,你让他研究他比你想的都认真。
上到内院的二楼,二楼是个雅致的屋子,走进去就看到云芮,云琦两姐妹正在仔细的核对着接下来要发布的报纸排版问题。
两人听到了开门的声音,回身望去,忙上前行礼。
“云芮见过晋王殿下。”
“云琦见过晋王殿下。”
不愧是学音乐的艺术生,声音总是动听的。
“报纸怎么样?做的还可以吗?”
云芮笑面如花的说:“殿下,我们姐妹二人这已经是第二次操作报纸的排版了,第一次的时候有些生涩,但是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就顺畅了许多,下午应该就可以让人开始印刷了,明日一早就发布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