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出色者自然不必多说,都是个顶个的人杰,都是勋贵阶级,但是不管哪里有能力的人和酒囊饭袋总是共存,现在学堂中进来的肯定也一样。
最开始这些有能力的人很快就会冒出头来,用成绩和表现放在同一个维度上来评比,有本事的和没本事的都藏不住。
这也是他们热衷于学堂的原因之一,对于他们这批人来说这无异于是大好事,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了更能显示出他们的本事来,所以杨江川这样对于自己能力非常自信的年轻人是非常热意与朝廷搞这个学堂的。
不然各地举荐上去的人良莠不齐,保不定就是一个大能之才一个酒囊饭袋,还得屈居酒囊饭袋之下。
学堂选拔个两三年,这些最有本事的公子哥就会被选拔出来,而后这些人的数量少了,为了成绩不掉,学堂自然得想办法。
元孝矩看着一群年轻人说:“方才我们在里面听着外面热闹,你们是在做什么?”
“回禀元冢宰,我等在作诗,寻常我等就会聚在一起,没事写写诗词,喝喝酒。”
“甚好,甚好,既然来了,不如入学堂一起看看吧,你们若能写下流传诗篇,便是没辜负今日一番良辰美景。”
一群年轻人跟着他们一起回到了学堂内,他们对于这样的新式学堂都很好奇,年岁长点的十八九,年岁小一点的才十三四,一群人在学堂内四处看着研究着。
看着热情洋溢的年轻人,王隆心中欣慰便笑着说:“今日既然来了这么多人,又在学堂内,我想为诸位讲第一堂课。”
声名远播的王夫子愿意讲课,众人自当兴奋,一喊就全部聚集了过来,一群人就席地而坐在王隆的面前,王隆手上拿着书,刚翻开又合上了。
看向天,看向了眼前的一群人,又看向了杨广说:“诸位今日不讲书里有的知识,我有一件事情想和你们聊聊。”
“王夫子,不知是何事啊?”
“我想问问年轻人,你们为何而读书?”
问了这个问题王夫子便寻了一块大石头坐下,等待着公子们的回答。
诸位公子哥没想到不是学问上的问题,也不是清谈玄学之类的事情,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低声交头接耳,但是无人应答。
又是杨江川率先回答,站起身来身体挺的笔直:“王夫子,我读书为名利,家中父亲说了男儿大丈夫,或披甲战场,或执笔庙堂,二者总得选一样,我例来身体稍弱,父亲便让弟弟们习武,为我请夫子学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