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会的呈报中,他记得应该是把怀玉山成功突围的功劳全部甩给了孔凡才对。
不过看这几位的模样,显然那些真真假假的瞎话是瞒不住几个老狐狸的。
想明白这一点,郎华只好承认道:“奖励我可不敢独吞。郎华只是多逢侥幸,用了些取巧的计谋,上不得多大台面。倒是孔凡兄在怀玉山一战中身先士卒,其余弟兄也都作战勇猛,实为我辈的榜样。”
听到郎华吹捧孔凡,孔连义的脸上不禁笑开了花。
他重重拍拍郎华的肩膀,评价道:“你这小子哪里都好,就是太谦虚。不仅会打仗,而且不贪功,比我们家那个愣头青可强多了。”
杨建业听了郎华的话,却说:“善用兵者,兵不顿而利可全,是为谋攻之法。打仗不能一辈子靠奇谋,当然也不能只知道斗勇。
为将者勇猛足以胜任,为帅者却要智勇兼备方可堪当重任。
要想赢得一场全面战争,就要将自己的眼界放得更高更远。
不拘泥于墨守成规的约束和限制,不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过多考虑目标以外的东西,也不纠结外界的千百种声音。
战争本质就是一场博弈,战场就是一座棋局。想要在这场博弈中获胜,需要专注,需要兼顾,需要冒险,有时候也需要取舍和权衡。这些你都明白吗?”
郎华听完闭目思索半晌,之后睁开眼睛拱手应道:“老将军说的是,晚辈谨记于心。”
孔连义和斳峰见了,默默地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们知道杨建业半生纵横沙场,对这方面的感悟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要深。
这些真知灼见是这世上最难能可贵的经验,可不是什么小鱼小虾都能听的。
如今杨建业会说出这样一番话,莫不是打算把对方当做和杨正华一样的级别培养?
杨正华那可是亲孙子。对了,如今这小子是杨建业外甥的养子,也算是半个孙子。
单论亲属关系,这一老一少可比他们两个要近多了。
试问像郎华这样既有能力又懂礼貌的后辈,谁不想要啊?
“怎么,听刚才的话郎华小友现在才是一个小小的尉官?”
孔连义看着杨建业唏嘘道,
“老哥哥,你这可不厚道啊。郎华,不然你还是来我们江东,怎么着也混个副统领当当。”
孔连义当着杨建业的面挖墙脚,后者却毫不在意。似是对于郎华不会被挖走这件事有着相当的自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