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自己‘明君’的形象——这些人可不像普通百姓,是能轻易更换、投入大狱的。”
“当发觉我们这些‘大逆’居然也想着让天下大治、民生安泰,甚至愿意为之出谋划策时,且明晓这封信的内容,必将很快在长陵高层中流传开来的情况下,元武便不可能专断独行,而是得考虑到自己基本盘们的感受。”
“如此一来,关于这场袭击与散财事件后续的处理方式,亦会被放上朝堂去讨论,形成一定的舆论,作为一个想让万众归心、建功立业的帝王,自然不可能公然声称就是要残害自己的子民,需得权衡各方的意见。”
“面对巴山剑场残部复起的威胁,拉一派打一派的分化手段,以及对面虽然行事激进暴烈、可心里终究是为国为民的‘态度’,这些高层权贵无疑会生出摇摆的心思,希望元武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给予群臣以信心。”
“元武若背向行之,则等同于在臣子跟前当场露了怯,证明他对于巴山剑场的归来,以及‘那个人’可能还活着的事实,感到无比的恐惧,以至于要用这样残酷而荒唐的方式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统治。”
“连敌人都在捧你,帮你着想,希望这国家变得更好,而你却在害怕、在逃避,因其人而废其言,只知道打压民众、自乱阵脚,如此,还怎么让诸多权贵们为之信服,怎么带领大秦去征服列国、实现一统?”
赵一与赵四闻言,皆是露出了深思之色,渐渐明白了赵青的用意。
确实,很多时候,统治者并不怕外部的敌人,却十分畏惧内部的瓦解。
元武可以不在乎几万、几十万百姓的想法,却绝不能无视那些手握权柄的王侯将相们的意见,否则,他的皇位也坐不稳当。
“这……确实是高明之极的计策,给民众们贴上了一张保护符。”
赵一犹豫片刻,再次提出了新的疑问:“但依我来看,这封信句句言之有理,价值还是太大了些……万一元武真的采纳了你的建议,那大秦岂不是会变得更加强盛?”
“长陵周遭驻扎的秦军,就有四十万之众,若再算上外围轮换的宿卫军团,更是多达百万,少数的几名巅峰修行者,根本无法杀穿这般重重铁壁,冲至元武面前,强如……那王惊梦,亦是止步于皇宫的十数条街之外。”
“若是让他越发得了民心,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假以时日,此消彼长之下,恐怕不出十年,秦旗就要高飘于其余三朝领土之上了,这岂非是资敌以刃,自掘坟墓?到时候,我等又该何去何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