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之道。
生是阳,死是阴。
根据这个理论,古代先贤们认为,活着的时候,我们所在的世界被称为阳间,死了的时候,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阴间。
古人对阴间的整体构造及描述基本上都是阳间大致相似的。
古人对阴间的构想,其实极大程度上反应了一句话,这句话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过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其实是刻在我们祖先骨子里正直的一种延续。
即便你生前的作为没有办法得到及时的反馈,死后你也终将获得应有的奖惩。
我们的先辈们坚信,每一个人终将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公平的反馈,无论是在阳间还是阴间,你就是你,你要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
人死后并不是生命的终结,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在延续生命的进程,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是充满正义和平等的。”
跟拍PD显然没想到林淑雯居然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林淑雯见跟拍PD没有接话的意思,索性自顾自的说道:“在古人眼中,死亡不意味着终结,人和鬼也不是完全陌路的。
鬼门会在逢年过节的打开,让记挂着亲人们的鬼,重新回到阳间和亲人团聚。
这和生前相比,一切好像都变了,一切又好像都没变。
死亡的状态将他们和亲人阴阳两隔,但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一切却依旧以另一种形式在延续下去。
每一个鬼的背后,都是某个人,某些人朝思暮想,却无法相见的那个人,我们相信有朝一日还能与那些已故的亲人,朋友在阴间里相见。
就像我刚刚说的,这哪里是悲剧?这明明是团圆,你不觉得这很浪漫吗?”
跟拍PD听到这儿,才明白了林淑雯口中的浪漫是什么意思。
“听雯姐你这么一说,死亡好像也没有那么可怕了,我们先辈们对死亡的解构确实很浪漫,和其他国家比起来,我们对死亡的认知多了一份留恋人间的温情。”
“是啊!这其实是独属于我们华夏人的一种浪漫,就拿古诗来说吧!
从“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再到“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最后“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这些诗句都写满了对生死离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