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进入学宫为督察使,也需要考核,具体的人选,半个月后会就位的。”
抽出一本农家的典籍,是一些田亩耕种的要点、细节,还有一些农具的介绍。
典籍还是不错的。
就是和现在诸夏乱作一团的农家不太一样。
“武真侯,从文书而观,督察使……并不干涉院堂的具体教导?”
学宫丞细细浏览着手中文书,忽而,神色微动,再次细细一观,想了想,还是问了出来。
从文书上来看,所谓的督察使就是如同庙堂的御史一般。
掌学宫内外言论、弹劾、纠察之事,若说权力,自然不小,就是文书之语,不涉及学宫具体要事。
那就不太一样了。
“为何要干涉院堂的具体教导?”
“教导的事情自然有博士和教员等。”
“不过,日后欲要成为学宫大祭酒,非有督察使出身和经历不可,或可成为永例。”
不干涉学宫、院堂的具体要事。
并不代表不重要。
反而,他们的职责很重要。
中央学宫现在有些。
为何有些乱?
那是因为九大院堂各自有些独立,且中枢疏于管理,以至于各大院堂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言论。
有那些言论可以。
可以一起探讨嘛。
也可以成就文书,交由学宫令、大祭酒探讨嘛。
实在不行,由大祭酒上呈国府也可以嘛。
至于批不批准,那是上面的事情。
上面没有批准,或者公然谈论一些和中枢策略相违背的事情,那就大大不妙了。
那就不好了。
“这……。”
听得武真侯这般一言,学宫令与学宫丞二人顿时一愣,旋即相视一眼。
这样看来,他们将来如果想要更进一步,也得寻求督察使的职位了?
从文书上看,在九大院堂之上,还有一位总督察使,无疑,位分在其余九大院堂督察使之上。
“继续看吧。”
“今天你们应该有很多疑问。”
“本侯可不希望你们接下来一次次来问。”
将农家的那本典籍落在书架上,又抽出一本……《吕氏春秋》。
记得这部典籍刚出来的时候,通体以竹简承载,整整一大堆,现在只有手上的一本典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