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采用桩柱桥便足矣了。
所谓“桩柱桥”,即为设置木制桩柱桥脚所架设的军用桥梁,在水深合适的情况下,架设这种桥梁既能保证架桥速度,又能使部队安全迅速抵达彼岸,早在春秋时期,这种搭桥的方式就有了。
西汉名将赵充国奉命西征、平定羌乱时,曾在进军的途中一连架设过七十座桥梁,“信威千里,从枕席过师”,为给取得那次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这里也可看出,桩柱桥的工艺并不复杂,耗费的人力也不会太大,加上甘宁带人从旁协助,建桥的速度很快,很快便搭建起来了一座浮桥,不过五千骑兵,连人带马,一座一座浮桥显然是不够用的,王政便让天诛营的营尉先引五百骑过河而去,尽管之前军报说对岸并无敌军看守,但是该有的防戍还是必不可少。
夜深水流,千骑横渡。
天诛营的五百人马先过了河,在对岸上四面列阵,并以候骑探之,确定周围没有敌人埋伏之后,立刻向对岸发出信号,王政放下心来,一声令下,三军人马人马陆续的悄然过河,此时东边的天幕上,方见晨光熹微。
趁伙夫造饭,部队暂时休息的空,王政召集诸将,展开地图,便在河边的湿地上,召开了一次临时军议,众人或坐或蹲,围成一圈。
“根据奔命司之前所探。”王政将神剑随意的提拎手中,以鞘尾点着地图道:“邻近的敌军据点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毗邻长江的丹阳聚,在我军的西北面,距此约有三十余里,另一个便是孱陵,在咱们的正北面,相聚约有四十余里。”
“丹阳聚不过是个渡口,若是能拿下孱陵,那里也有渡口,所以只要这里的驻军没有发现咱们,便可以置之不理,然而孱陵却是不同,此城与江陵隔江对望,又刚好挡在咱们的前进道路上,却是必取之地。”
“诚如主公所言。”
甘宁沉声道:“丹阳聚虽然只是个渡口,但后面还有一座城池夷道,两城驻军相加估计总也有一两千人,虽然在我军面前也是弹指可灭,但毕竟孤军深入,咱们不必主动招惹,至于孱陵,不过一座小城,没有甚么壁垒作为保护,想要将之拔除实在是容易不过,末将愿为主公取之,只需百骑精锐便可!”
“百骑不够,”王政摇了摇头,思忖片刻,转望另一边道:“吴牛,给你五百骑,去为本将取此城池!”
听到这个,一个彪形大汉一跃而起,兴奋地叫道:“诺!”正是当年在赵县时便入了王政麾下的吴牛。
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