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靖远侯等人。
当然了,这种威胁,自然要建立在原身有自己势力的基础上,要不然,靖远侯派人将原身堵住嘴“病死”,原身想说出去也说不了。
这就是琳琅让原身和原身母亲培养势力的原因了,没有势力一切自然免谈。
却说琳琅没科举就当官,朝中也没人有意见,毕竟除了科举之外,皇帝有权给任何人任命。
在这个时代,皇帝就是法律,科举是规矩,皇帝的命令也是规矩,都是一样的。
当然了,要是无缘无故的,皇帝给谁封官,可能大臣会弹劾,但琳琅这次上呈的治水良策,功劳不小,且皇帝之前求治水良策时就有表示,说一经采纳,按功劳不同,可以封不同品级的官位,放工部行走,这是合乎规矩的,毕竟朝臣们年年也被洪灾等事烦恼,有人能处理,那自然是好事,给个官做做,也是应该的。
所以琳琅没科举,而且年纪还小,就做了五品官,没什么人上书弹劾,也很正常。
甚至不少人还为琳琅感到可惜呢,觉得琳琅如此年少有为,听说整天在家读书,如果科举的话,未必不能考中进士,到时名正言顺,也许能走的更远,现在她没科举就做了官,虽然一上来就是五品,但终归是没科举过的,将来要是升官,别人不免会拿她没科举的事说事,终归是不好。
他们哪知道琳琅的情况。
琳琅是个女儿身,科举要搜身的,想瞒过去,可是很难的,除非在原身还没发育的时候穿过来,十一二岁就通过了科举考试,那还不用担心。
但她再怎么聪明,十一二岁就当上了进士,她也觉得有点难度,毕竟她不觉得自己是天才,况且考中进士,除了天才,还要有运气,毕竟三年才选那么一点人,她可不觉得自己运气那么好,能成为那两三百人之一。
所以通过皇帝求这个治水策当官,不需要科举,不需要搜身,再好不过了。
就在琳琅每天去当值的时候,蔡姨娘每天则想着要怎么弄死琳琅,然后便发现,要想物理消灭琳琅,在京城可不是容易的事。
在府里不用说了,靖远侯府有家丁的,怎么派人杀琳琅?
至于出了府,那也杀不了,因为琳琅去当值,从来都只走大道,而京城是首善之地,本来犯罪率就低,更何况是走在大道上了,基本上没什么危险,毕竟五城兵马司和京城衙门的人,都会在大道上巡逻,而且巡逻还挺密的,什么人敢光天化日地在大道上杀人啊。
无论在府里,还是在府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