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等人心有余悸,他们觉得他们不能继续封闭起来玩小圈子的游戏了,必须要一定程度的做出对外开放的假象,以改善他们的民间声望。
再不做出改变的繁荣假象,肥水就要变成天下人都不在乎的废水了!
当然,真正的利益他们是不可能让出来的,仅仅只是讲学而已,如果实在是有优秀的,象征性的收一下门生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收弟子。
这才哪到哪?
到光和六年二月,原先几乎荒废的今文学派的太学事业开始有了起色,当一些士子真的发现这些阀阅家族拿出了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投入到太学里面的时候,便有些忍不住的想要来占占便宜了。
因为今文学派的确还没有真正走到末路,看起来还能继续苟一阵子。
有了竞争,才有韭菜们的好日子。
郑玄的存在,无异于为一大批鲜嫩的韭菜争取到了一些正儿八经的“肥料”,那些阀阅家族是真的想要在太学内和郑玄争夺话语权的。
原先的汉末太学号称三万太学生,可里头到底有多少是真正在学习的,多少是在混日子的,就很不好说了。
反正就刘备所知道的,几万人的太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来雒阳镀金见世面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从进入雒阳太学开始一直到“学成”,连所学经典的博士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纯粹就是花了家里一大笔钱来雒阳消费的。
这三万太学生给雒阳城里的老雒阳人们带来的消费推动是非常大的,老雒阳人们虽然多少看不起这些外地来的太学生,但是对他们的消费能力还是相当称赞的。
当然,钱留下就可以了,人就不用了。
哪里来回哪里去吧。
可是从光和六年年初开始,太学散漫的气氛开始消失不见,往日里总是混日子的混子们也不怎么混日子了,开始正儿八经的学经了。
东汉初年那种繁盛的学术氛围似乎正在一点一点的回到太学,重新在太学中出现。
古文经师们抓住机遇,广泛开班授课,在太学内广阔的地面上召开各种论坛讲座,大肆传播古文经学的经义,大有一种打破门第之见的感觉,太学内的学术氛围一下子变得浓厚起来。
经常性的就能看到师生们在太学的建筑内齐聚一堂,谈论学术。
若是天气放晴,则师生们移步户外,在树荫之下坐在一起,老师说,学生听,颇有一番趣味性。
顺着这样的趋势,受过刘备专业特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