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罗主任邀请他会诊,杨平现在也有点时间,不着急回去,所以杨平跟着罗主任去看看究竟会诊的是什么病人,他能不能帮上忙。
苏教授、袁主任和其他几位主任也跟着一起转移,其他医生护士,尤其年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们看着杨平被罗主任请到另一个病房,他们立刻也跟上来。
杨平虽然会来南都附一会诊或讲课,那也是每个月才能来一两次。现在因为常教授的治疗,杨平天天往这边跑,对这些研究生来说是绝佳的学习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涨,恨不得跟着杨平寸步不离,这样能够学到一点书本上没有的新东西。就算是没有新东西,听杨教授讲几句,也能开阔大家的思路。
比如杨教授治疗狂犬病这种新思路新方法,那就是平时在书本上根本看不到的,这是世界上最新最前沿的技术。在此之前,他们哪有什么冬眠疗法治狂犬病。
罗主任带着杨平和大家来另一个病房,这里躺着一个老人,看样子差不多七八十岁,他已经处于深昏迷状态,身上连接着各种管道和电线,管道和电线的分布极为密集,密集到需要使用电线的束带来将电线和管道约束成一捆一捆的,方便识别和管理。
这个病房空间其实很挺宽裕,但是因为患者使用的辅助机器太多,估计能够用上的设备都全部已经用上了,众多的机器拥挤在病房里,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让病房看起来非常狭窄。
因为空间太小,只能让罗主任、杨平、苏教授等几个重量级人物站在里面,这几个人站在里面还必须相互靠近一点,其余人只能挤在门口。
杨平见过形形色色的患者,但是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患者,恐怕这个患者已经完全依靠机器在维持,拔掉任何一根管道都可以使他的生命戛然而止。
“患者,男,82岁……”
罗主任亲自向杨平汇报病历,旁边一个博士生偷偷递来病历夹,杨平瞄了一眼那份病历,恐怕这是自己行医以来见过的最厚的病历了吧。它非常厚,中间夹着的纸质病历的厚度已经达到这个病历夹的极限,估计至少是几百页,导致塑料的病历夹两页外壳只能夸张地张开。
罗主任谢绝这位机灵的博士的好意,摆摆手:“不用看病历了,这个患者在我们这都住了三年,他的病情我可以倒背如流。”
当罗主任看到杨平盯着这份病历的时候,立即明白可能对病历的夸张厚度很诧异,罗主任解释说:“其实它的病历现在叠起来估计比一个人还高,大家看到的都是经过重整的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