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普通兵卒以及中下层武吏,都是以徭役的形式,从建邺乡兵中检选健锐轮流接受编练成军。
建邺府军的构成,决定了中下层武吏、兵卒是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替换的,基本上都还是在朱沆、刘衍奉先帝旨意扩编建邺府军的那一批老乡兵里轮换;想要从其他地方募兵顶替,就算京襄系不阻挠,朝中此时也拿不出这笔钱粮出来。
现在就算宫里并没有发现建邺府军有什么不稳的迹象,就算汪伯潜不添油加醋,焦躁多疑的绍隆帝又怎敢相信在京襄发动兵变后,建邺府军会拼命替他们守住四城城门,阻止京襄大军杀入?
现在方方面面的消息都表明连日来京襄已经秘密调了两千甲卒暗藏于建邺城各处,汪伯潜判断京襄下一步会利用这两千甲卒控制城中诸多要冲,切断皇宫与四城的联络,然后快速调动牛首山义军从府军手里抢夺建邺城防务,谁敢说这种可能性不大?
绍隆帝甚至怀疑京襄暗中调了更多的精锐兵马,就藏在城外某处军营之中,一旦建邺府军不顶用,导致四城防务被牛首山义军顺利接管,宫里仅有三千禁卫,还有可能护送他离开建邺城吗?
「陛下,此时已不能再犹豫了,」罗望这时
候也劝谏道,「魏楚钧说不定已经被京襄再次扣押了……」
罗望年
前从荆湖南路兵马副都部署任上,调到京中任皇城司提举公事,以便潜邸系进一步掌控皇城禁卫,确保绍隆帝的人身安危不落入京襄的直接控制之下。
不过,罗望半生征战,养成较为刚愎自用的性子。
有机会保护绍隆帝离京前往润州与葛钰所部会合,他又怎么可能选择在建邺城里坐以待毙?
虽说还有很多疑点没有进一步证实,但他更想着将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那自然是「留」远不如「走」。
只有走出此时已成牢笼的建邺城,才有他们的海阔天空。
除了汪伯潜、罗望二人外,此时站在垂拱殿中其他几名潜邸系将臣,同样为即将到来的风暴焦躁难安,皆劝谏绍隆帝当机立断,尽快离京,不能再拖延下去。
「能否先传密诏,着葛钰率部先渡江前往润州?」绍隆帝就像被困牢笼之中的野兽,眼睛布满血丝,颓然坐回到御案之后,惶然无策的问道。
「恐怕不行,」汪伯潜说道,「只能是陛下出京前往润州的同时,遣人携密诏去见葛钰。要不然的话,稍有风吹草动,老臣担心京襄随时都会提前下手!」
「齐王那里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