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枣阳县南部地区择地建城。
司空府反复权衡,最终决定将未来帝都的新城,建在汉水、唐白河以东、鹿门山以北的开阔地带,这样除了泌襄大道作为贯穿帝国南北的主干道能尽可能拉直外,还能节省在唐白河下游建造一座超大型铁桥的巨量投入。
唐白河作为云阳、泌阳南下襄阳的主要航道,不想中断航运,又要保障陆路通畅,就必需建造大型铁桥,而其他相对次要的河道,短时间内则可以架设浮桥,节省建造成本。
当然了,收复汴梁之后,朝中立即就有很多还都的声音。
现在要在汉水东岸,为帝都建造一座新城,很显然消息走漏出去,注定会引起一片哗然。
因此,徐怀与史轸、韩圭等人商议,决定新城的事目前只做不说。
现在也不可能直接上手就建新城,除了鱼梁洲铁桥以及泌襄大道南延线等大型工造外,前期会在汉水以东建造京襄最大规模的商货中转码头及储运地。
同时还会在鹿门山以北建造选锋军第三镇驻营及训练地,先将汉水以东、鹿门山以北十数里方圆的建设土地都圈占过来。
后续还会将司空府、襄阳学舍以及平凉郡王府等建在东岸。
至少要铺垫三五年,等东岸建设稍微有些规模之后,又或者说司空府进一步掌握朝野局势,等满朝文武都在襄阳扎根安定下来之后,再正式抛出帝都新城的建设方案不迟。
当然了,推动一系列超大型工造建设,朝野也有很多劳民伤财的批评。
不过,为了避免过度消耗民力,徐怀推动大规模工造上马,从来都是采用征募相结合的方式,从来都没有以强征徭役的方式,强行驱使民众做无偿的重体力劳役——对战俘的奴役除外,即便是战俘,在完成一定年限的苦役劳作之后,也会恢复庶民的身份。
专门征募从事工造的工辎兵,哪怕发放的饷钱再微薄,也会保证略高于同期的耕种收入。
然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司空府日益强力的财政收入进行支撑。
徐怀以司空府掌控朝政之后,并没有大幅提高江东、江西、荆南、荆北以及浙东的税赋,五路度支使司每年所纳租赋钱粮,大体保持在第二次淮南会战期间的水平上。
汴梁失陷以来,中枢岁入也主要依赖于这五路所上缴的钱粮租赋。
包括铁盐茶布等商货的榷税在内,五路一年差不多每年能为中枢提供近三千万贯的岁入。
除了江东、江西等五路之外,广南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