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渐渐热了。
京城依旧热闹。
“这有些人,就是太贪了。”
某处茶水摊。
一中年放下茶盏,对身旁的茶友道:“瞧瞧眼下的京城,这要搁在过去,那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别管是城道,还是坊道巷道,都是一水儿的水泥路铺着,还栽了树,更别提那些水道了,该清淤清淤,该扩建扩建,想想过去,每到下雨天,不是这泥泞不堪,就是那臭水横流,我有时就在想啊,过去咱过得那叫啥日子啊。”
“还真别说,就是这个理。”
那茶友听后,点头附和道:“现在有了环境整治,市容市貌,对,还有垃圾转运,这搁在过去,哪儿有这东西啊,连听都没听过。”
“每年只需去有司,缴纳一笔钱,这全年就没有再交的钱了,搁在过去,嚯,就不说别的了,就那挑大粪的,要是不高兴了,叫你多交些钱,你要不给,得,那人以后就不来你这挑了。”
其他茶客听后,不少都笑了起来。
“人人都羡慕在京生活好,可是谁都没有想过,在京是有光鲜的一面,可不光鲜的,全都视而不见了。”
中年有几分怅然,撩袍道:“自咱那位陛下御极以来,不说别的,就说特擢的那几位顺天府尹,你们都说说,有哪个不是为民的好官?”
“这几年来,欺行霸市的人,拍花子的,小偷小摸的,咱们都扪心自问,是不是全都很少见了?”
“这倒是事实。”
一人附和道:“过去是真没活路,尤其是遇到灾年,粮价势必哄抬,跟着就是放印子钱的大片出现。”
“可这几年呢,有灾不要紧啊,官府就推行以工代赈,适才你提到的那些,还有京城外扩建的官道,工坊,还有大片民宅,都是叫受灾的人用力气换粮食,累是累点,但却不用背负债务,也不用卖儿卖女了。”
“何止是这些啊。”
另一人紧随其后道:“谁要在以工代赈中表现好的,还会被推荐去少府有司所辖产业工坊去,你们仔细盘算下,就这几年来啊,在咱京城地界安置多少人了?”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势必是要经过时间积累的,很多不被理解的事,在最初推行时会遭到质疑与抨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改变逐步出现,换来的就会是习以为常,甚至是唏嘘感慨。
在这种氛围下,大明国都就是这样一点点改变的,过去的内外城之分,今下已变成了核心区,而在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