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镛看到了不一样的社会。
天津漕河码头的繁华,北平的不夜城,崭新的高楼,更加宽广的街道,公园,广场。
到处修建的高大的水塔,巨大的钟楼。
络绎不绝的马车。
骑着骡驴马代步的人们。
密布的铁道网络,时不时看见的冒着蒸汽的火车。
街道上一家接一家的酒楼和食铺。
各色的商铺。
整齐的灯柱,街道商铺挂着看不到头的招牌,旗帜,灯笼,甚至街道上悬挂的绳索,下面有一排排的各色小旗子和装饰。
街道上有路牌。
每条街道上有公共厕所。
街道上的人们络绎不绝,穿着各色各样的衣服,还有不少的女性妇女。
北京城的周边郊区,修建了一片又一片的新城区,没有扩建城墙,到处都是高楼。
最多的就是工地。
工地连着工地,一栋栋的房子正在修建中。
新的楼房铺设更多新的技术,冬天使用蜂窝煤取暖的砖道,压水井,集中供水的管道。
明亮的玻璃窗,干净漂亮的油漆。
农机店里,廖镛看到各色各样的农机,一些是他在书本上看到过的古记载,一些是他未见过的。
一栋八层巨大楼房的北平图书馆,里面有十万本藏书,在大楼的广场下,有巨大的水池。
在大楼的顶端,悬挂了水塔,还有奇怪的管子,说是防火用的。
防火厅。
几十辆水车,水车车辆悬挂着抽水器,可以抽水后,人们利用压力向高处喷水。
警卫厅。
从布政司脱离出来的衙门,负责维护地方治安,抓捕宵小等治安类的工作。
“这就是恩师所言的,北平要施行的小衙门吗。”
廖镛醒悟。
一个个衙门从布政司脱离出来,虽然还属于布政司管理,但布政司的权利仍然被削减了。
廖镛心里的压力大了起来。
欣欣向荣的北平,并不是应天府舆论中的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卖报喽。”
“卖报喽。”
卖报的孩童换了一批又一批。
流入北平的人口络绎不绝,这些初来乍到,还未享受到北平工业化发展红利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线上。
他们许多人还在北平寻找机会,或者刚加入工作,还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