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我才觉得我们更应该加紧研发六代机。”
“一年内定型,三年部署,赶在2020年之前,能够正式列装,这是我认为最合适的时间。”
听到王东来说出这个时间安排,胡首长还没有说话。
一旁听着的一位院士顿时听不下去了,当即就出声反驳说道:“王院士,我认为你定下来的这个时间根本不现实,也不科学。”
“一年内定型,三年部署,这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我们从歼20开始举例,歼20的设计方案是在上个世纪提出的,但是到今年才正式出现在军事展览会上面。”
“可就算是这样,歼20依然还需要不断地更新迭代,加载更为先进的武器技术。”
“这一点,我相信大家应该都能清楚。”
“刚才,王院士提到的六代机,一些设想确实很先进,但是先进的同时,也必然代表着技术上的困难。”
“之前,王院士也说过,一款战斗机的研发投入少则几百亿,多则上千亿,这么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是容不得出现差错的。”
“一年内定型,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随着这位院士说完,其他的几位院士也跟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就连邓涛也准备给王东来科普一下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但是,还不等邓涛出声,胡首长就率先说道:“王院士,我能问问,你为什么会定下一年这个时间的?”
“换句话说,你觉得一年内可以完成定型的信心何来?”
王东来看了一眼之前出声的院士,再看看邓涛,最后才看向胡首长。
脸上的笑意半点不减,出声说道:“那我就简单说说,如果我说的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指教。”
“六代机战斗机能否实现的核心在于武器和发动机,发动机这方面,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一直都是我国航空的短板,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比如说是我们的基础学科起步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少等等,这些就不必再提。”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我涡扇-10发动机根本无法满足歼-20的超机动性和超声速巡航需求,这一点,我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也能从各项数据上分析出。”
“第四代的涡扇-15大推力发动机标志着我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已经进入了世界航空发动机强国,但还算不上是最为先进的。”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