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还在进行土地的整理阶段,依靠从当地抓来的两千多奴隶,一点点的清理土地上的植被和捡拾田地里的石块。
在前仆后继奴隶们的日夜劳作下,如今朱坝镇的可耕地规模已经比东非刚接手此地时大了六倍不止,同样的土著也换了好几批,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奴隶们把石块垒在一边,至于树木和杂草,清理后集中堆放在一起,然后经过两三天的暴晒,东非人再一把火点燃,浓烟过后,留下大量的草木灰,东非移民再把草木灰撒进田地里。
在土著们开发土地的同时,也可以提前将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尤其是蛇类驱赶走,为东非移民接下来的农业生产提前清除障碍,保证东非人的安全。
南苏丹的土地开荒,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原始风格,是真正的“刀耕火种”,因为没有充足的铁器工具,南苏丹的土地开垦只能依靠奴隶,当地奴隶几乎是无限的,每隔一段时间,东非陆军就会外出一段时间,顺着尼罗河去抓捕一批新奴隶用来补充损耗。
只有东非移民才能用上铁器工作,铁器供应目前优先保证东非南方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地区,所以就只能先苦一苦南苏丹的尼格们了。
安德烈:“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再新开辟七百亩土地,不然等雨下来的时候就不好办了,所以接下来一个月,还是要加班加点完成工程。”
就在安德烈规划着朱坝镇接下来的工作任务的时候,一个连续在三十多度烈日下工作了五小时的黑人突然两眼一黑,倒在了田地里。
东非士兵上前查看了一番,还有呼吸,估计是中暑了,然后拖到一边的水坑里给他降温,对于这样的情景,东非士兵早就见怪不怪。
丰富的降雨和大湖(维多利亚湖)来水造就白尼罗河上游地区的大片的湿地沼泽和森林。
很明显,南苏丹这样的气候环境加上充足的水源最适合水稻种植,满足了水稻种植的全部条件。
当然,前提是将土地开发出来,而这一步也是最困难的,如果南苏丹放在东亚,也许早就被开发出来了。
但是这里是非洲,千百年来当地的土著都没有发展出农耕文明,反而是隔壁撒哈拉沙漠里的苏丹和埃及,以及高原上的阿比西尼亚人点出了农耕的科技树。
而南苏丹的农业条件,放在这些地方里,很明显是最优良的,但是当地人却只会游牧,白白浪费了水热和土地资源。
尤其是前世南苏丹的水果,蔬菜都需要进口,这简直就是非洲国家里的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