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咀嚼一边道:“这是肯定的。
这些读书人是什么德性,咱给他们打了这么长的交道,是最清楚不过。
有事没事,便是屁事一堆。
嘴巴比谁都能说,可若是论起干实事的能力,十个里面有一个能干的都没有。
各种虚头巴脑的东西,他们倒是积极的很。
咱岂能不知道这些人,一直想着和咱共天下?
做梦去吧!
大宋倒是和这些人共天下了,看看大宋有多憋屈?
他们若是真的有能耐,那也另说。
可偏偏是许多人,真的没有能耐,反而一个个眼高于顶。
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咱为什么科考开了几次之后就,一直停到现在,都不曾再开科举?
就是因为咱发现,通过科举选拔上来的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用的。
你若让他做做学问,读读书什么的还行。
但真指望他们干实事,一个比一个的废物。
偏偏还一个个傲气的,很觉得他们有天大的本事一样。
咱是真的看不上。
还没有咱用国子学培养出来的学生用着顺手。”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用力的嚼着嘴里的肉。
带着一些咬牙切齿的模样,仿佛嘴里的肉,就是那些文官们一样。
一看朱元璋这样子,就知道他对这些所谓的读书人,看不上很久了。
提起他们就火大。
“他们反对就让他们反对去。
他们反对了,咱就不做事了吗?
笑话!
反对的轻也就算了,反对的狠,咱就让他们看一看,是他们的嘴硬,还是咱的刀子硬!”
朱元璋可不会惯着这些人。
比如当初高启那一帮子文人,就自视甚高。
在文坛当中名声很大,影响力也非常大。
不肯出来做官,为朝廷所用也就罢了,偏偏还喜欢给朱元璋唱反调。
朱元璋任何政令颁布出去,高启这帮人就会各种的唧唧歪歪,进行冷嘲热讽。
从而令这政令的效果,大打折扣。
让许多人都以执行朱元璋的政令,感到为耻。
就算执行了,心里面也大多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
高启以为他们的人足够多,他的名声也足够大。
在天下间的影响也足够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