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就是像。
而像,永远只是像而已。
真正的阴阳绝不局限于冷暖、光暗,而是更深层次的、本质的、不可言说、无法捉摸的……
所以,他应该透过表象看本质。
陆渊再次抬头,看向太阳。
午时以后,太阳便会逐渐向西落去,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可在此期间,世间却依然是白昼,而且非常暖,甚至比上午还要暖。
所以……子时以后呢?
子时到黎明时分,是否也与午时到黄昏时分类似呢?
阳气渐生、阴气渐消,可却愈加黑暗、愈加寒冷。
显然,这是一定的。
确定了这一点的陆渊终于用树枝在长横下方很远的位置,画下了由两道短横组成的长横。
上方为阳,对应着午时,下方为阴,对应着子时。
至此,阴阳划分,两仪已成。
距离完整的八卦,还差六个完全不同的卦象。
陆渊盯着地上分别代表着阴与阳的符号看了很久。
午时为一日的正中,子时为一夜的正中。
两者将日夜平分。
于是产生了两个特殊的时辰:阴阳相交的日出与日落。
所以,陆渊下一步的目标自然而然地浮现而出。
如同用阳表示午时,用阴表示子时一般,此刻的他需要用两种符号分别表示日出和日落。
而这种符号只能由阴阳,也就是长横与双短横构成。
如此一来,原本已经确定的午时与子时的符号,也要随之变动。
若是只有长横与短横,只能展示出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
于是陆渊拿起树枝,在长横之上又加了一条长横,短横之上又加了一条短横。
午时的卦象变成了两个上下并行的阳。
子时的卦象变成了两个上下并行的阴。
卦象的含义没变,阳还是阳,阴还是阴,但从一变成二以后,却足以与其它卦象相区分。
做完这些以后,陆渊将视线放在了两侧。
最上方是阳气最盛的午时,最下方是阴气最盛的子时。
所以,左边缺的应当是代表日出的卦象,右边缺的是代表日落的卦象。
可具体该如何表示呢?
陆渊再次陷入沉思。
若只从阴阳分布的角度来说,日出之时与日落之时,都代表着阴阳平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