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盛怒之中大钟先生,在场的众人都是人精,又有哪个愿意主动开口充当出头鸟,成为被针对的对象?
可是这种鸵鸟式的消极表现自然没能让大钟先生消气,他要的是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在这边和他浪费时间!
……
将这些家伙又训斥了一番,让他们尽快想办法把这件事情的后续妥善解决之后,大钟先生这才脸色阴沉的离开了会议室。
作为企业重组改革计划的推动者,大钟先生想到自己大力推动的计划最终会是这样的结果,心中也是相当苦涩。
当初金融风暴爆发后,刚上台没多久的大钟先生在心腹下属的分析之下,意识到这次的经济危机之所以会这么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经济机制。
由于之前官方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干预的过于频繁,这种情况导致了这些个企业家门造成了自我约束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企业过份依赖于官方的干预和扶持。
在和自己的智囊团经过了一番商议之后,最终他们认定经济问题应当按照市场经济原理解决,而官方需要制定一个让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制度框架。这就需要官方叫停对经济的干预,消除“官商勾结”和“官治金融”,让所有企业都凭借自己的创造性和自立性参与市场的竞争。
这也是1998年2月,青瓦台出台了针对财阀集团改革的《公司改革五项任务》的由来。
而在《公司改革五项任务》构建起来的框架下,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有三:“关闭、帮助和交换”。
针对“重度患者”,即那些被挑选出来认为没有存活希望的公司,通过破产、变卖、合并以及法庭接管等措施对其实施“安乐死”,直到1998年6月,一共有55家公司关闭;其次,那些负债严重但却仍然有存活希望的公司,青瓦台方面则要求债权银行对其实施帮助,1998年6月前,共有83家公司得到了自己的债权银行的资金支持,走上了重组的道路。
而针对于国内那些顶级大企业,青瓦台方面则是靠着“大规模业务互换”政策,也就是俗称的“大交易”——大企业之间相互交换企业公司,以解决金融危机前这些公司积累的重复投资和企业规模过大的问题。
……
“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只是最后的‘大交易’却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回到办公室的大钟先生回想当初制定的那一套详细的计划,不免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