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一行总还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起码顾怀在离开的时候,已经能想象到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因为大学的兴建而重新繁华起来的模样。
当然,要想做学问,天下就得安定,所以该盖的大学得盖,该打的仗也还得打,战争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但至少能让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一个盛世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大一统王朝,有外敌但不致命,没有频繁的战争和冲突;政治清明,官员多少还要一点脸,不至于大家一块贪,律法还能称得上公正严明,社会秩序井然。
农业进步,商业繁荣发达,最底层的人们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基本的生存需求能得到满足,手工艺品和商业交易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社会阶层不死板,不至于让人从出生就能一眼看到老死的那天。
然后就是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普及了,盛世重文乱世用武,吃饱了饭才能吟诗作赋,一帮人想埋头搞科学研究更是需要国家养得起,推行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么一看,大魏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够不上这标准,甚至可以说,烂到了骨子里。
要想摸到这个边,还得先打赢辽国,而且就算打赢了,如果不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盛世,因为一个盛世的实现往往需要前后数代帝王的努力以及几十年的国家发展作为经济前提。
而且随着顾怀爬得越来越高,他也很悲观地发现,所有人理想中的那种大同社会,是永远不可能出现的。
牺牲,只有牺牲才是永恒。
最好的前景,便是他打赢这场北伐,然后用最凌厉的手段,最正确的眼光,最短的时间,来让大魏从如今的困境里重生。
这得花上多少年呢?
正在马车里读书的年幼天子不知道是不是察觉到了顾怀的心境,连声音都放小了一些。
这应该是北伐之前顾怀的最后一次出巡了,他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走到乡野田间去看看,也没有在沿途多做停留考核官吏,南下到了一趟邯郸,就直接东行去往清池,一路上不断有幕府的文书送过来,批阅的过程里,他也发现辽人的动作越来越大,边境的火药味儿越来越浓,半个月,最多半个月,国战就又要再度拉开序幕了。
可惜不能再种几年田--他悄无声息地一叹。
他的目光落到小皇帝的身上,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相处,赵吉在他身边时总算不再是那副如坐针毡的模样,在外人看来,这或许只是个顾怀的子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