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们安排了几位老知青带队,为他们提供住宿和工作。
进到农场深处学生们发现,农场里除了大片田地外,还有几个小型工厂和一个养猪场。
不过可能是正值春种,工厂里面很安静,大部分人应该都去地里上工了。
距离工厂五百多米的地方是农场的工人宿舍。
五排房子整齐的排列着,每个房前都有一小片菜地,看着好似一个小村庄。
带领夏露莹她们的知青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姐姐,姓薛,叫薛红英,她来农场五年多了,如今已经是毛刷厂里一名技术工人,不和其他知青住在一起。
她将夏露莹她们安排在了东边几间空置的房子里,虽然也是大铺炕,但胜在宽敞干净,环境比在乡下好很多。
来到寝室,众人简单地整理了一下行李,就都跟着薛知青去了地里。
很快,他们就又被狠狠地震撼到了。
不愧是京都,在这个大部分地区都是人工种植的时代,京郊农场里除了大量的劳动力外,还配备了近二十台拖拉机。
如果是在夏露莹上辈子,那这些拖拉机对于这么大的农场来说可能有些少了,甚至因为功能的老旧而显得累赘,但在如今这些拖拉机却是令人羡慕的存在。
刘小玉看得眼睛都红了,他们周围几个生产队都凑不出来一台拖拉机,而现在一个农场就有这么多。
幸好她现在上大学了,要不然哪看得到这样的场面。
等毕了业,她一定得让她爹好好谋划一番,看能不能给她分配到好的工作岗位,可以为家乡做些贡献,争取让他们生产队也早早用上拖拉机。
其他人倒没有刘小玉想得这么多,只是觉得有拖拉机,他们也可以轻松一些。
事实确实如他们所愿,人多分配下来要干的活就少,而且类似翻地啥的重活都交给了拖拉机,他们只是弯腰点籽儿会累一些,比之前在乡下秋收时轻松太多了。
唯一让他们不适应的就是农场管理得很严。
由于这里面关着的很多人身份都不一般,农场完全是军事化管理,比平城农场还要森严很多。
一旦进入农场,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随便进出。
不像之前在乡下,她们可以偶尔出去透透风,买点东西,还能去其他村子逛一逛。
农场有自己的代销点,完全可以保障基本的生活。
夏露莹她们待不了太久,有点不便都能克服,也不觉得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