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门第只看真才实学的科举考试为何会成为禁锢思想、导致中国落后的罪魁祸首?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科举制度。
在隋唐以前,官员选拔主要通过察举和九品中正制,察举制还需要考察品行才能,而后者就完全是看出身门第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尽管南北朝也出现过通过考试选拔寒门子弟入仕的方式,但是在当时显然是不可能撼动士族门阀的统治。
隋朝统一之后,隋文帝杨坚下旨至州县,正式设立了科举考试,希望能通过考试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才。
到了隋炀帝时期,又进一步设立了进士科考试,取消了门第限制,完全按照考试成绩来提拔,这在当时的世界历史中是一个非常超前的政策。
但是在隋朝以及唐朝前期,高官厚爵依然被世家大族所占据。科举未能成为朝廷主流的选拔方式,只是当时士大夫获得做官资格的一种途径,平民百姓寒门子弟很难竞争过拥有权力财力、家学渊源的关陇集团。
直到武则天登场以后,情况又发生了改变。武则天为了扫清自己上位的障碍,大力打压李唐宗室光荣贵族,同时提拔了一批寒门子弟。
唐朝的科举制度在高宗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设立了武举,增加进士录取名额。为了笼络人心,武则天经常增开制科,使得通过科举入仕的人数大幅增加。
盛唐开元年间的27位宰相中,通过科举入仕的就有18人,其中出身中下层的宰相也有14人,这在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52330565
不敢轻言语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花荣书院】 www.unuen.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unuen.com,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