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点动静出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特别是现在才八十年代,华夏汽车工业在全球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面对不同的市场,我们的底线是可以灵活多变的。”
“本特勒也好,海斯坦普也好,我们都可以跟他们合作。”
“成立合资公司也好,技术合作也好,只要能够挣钱就行。”
“当然了,我们的核心技术,一定要警惕被他们轻易的偷师了。”
江辉没指望在欧洲垄断热冲压成型技术,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这里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非常的发达,各种零件都能找到相关的厂家生产。
南山科技的热冲压成型技术,本质上也是来来源于欧洲,只不过是更快速的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
欧洲这边的企业,只要肯投入人力物力,花个几年时间,同样也能实现大规模的量产。
南山科技只不过是抢了一个先。
这种情况下,江辉考虑的是如何利用这个先机实现利益最大化。
其他的事情,就不要想那么多了。
“如果可以接受跟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合作的话,那这个事情就更加好办了。”
大众汽车等主机厂接受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初期从华夏出口零件过去,后面在欧洲的合作伙伴那边生产。”
“我们通过销售热冲压成型材料、模具或者相关的生产线来实现额外的收益。”
“指不定还能让这个合作案例成为出口创汇的一个标杆案例呢。”
陈晨星稍微想了想,就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搞头。
这几年,几乎都是国内的各个工厂在想办法从国外进口设备。
如果宝马汽车集团可以把热冲压成型生产线打包卖给欧洲的零部件企业,那绝对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通过这种交易,宝马汽车集团还能在生产线上面挣一笔钱,把欧美公司对华夏企业做的事情,反过来用在他们身上。
明明是几千万人民币的生产线,可以按照几千万美元的价格去销售。
这背后的利润,绝对是非常可观的。
后续南山科技完全可以利用卖设备挣回来的钱去实现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从而一直确保自己在热冲压成型领域的领先地位。
……
跟江辉汇报了欧洲分公司的各种安排之后,陈晨星很快就正式的飞往德意志,开始了新的拓展之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