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经义出题程序,和四书差不多。只是五经义是选考题,总共二十道,每经各四道,考生只需选治一经。
朱寅的五经,选治的是《诗经》,因为诗经他最熟悉,理解最精微。
朱寅作为穿越者,对本年应天乡试的了解,只知道首场首题出自《中庸》。
所以他的复兴重点是《中庸》。
这是他的第一个小优势。
第二个小优势,是他属于国子监的考生。为何这也是考试优势?
因为国子监的考生,录取概率比府学丶县学的秀才高。高多少?高一倍。
监生的考卷,编号和秀才不同,卷头编号带「皿」字,所以又被成为皿字卷南直隶录取一百三十五名举人(解额),监生出身的考生只录取三十人。可问题是,秀才的数量远超监生啊。
有这两个小优势,朱寅感觉有六成把握能中!
随着三年一次的秋闹大比到来,整个南京城不但更加热闹,也陷入了一种紧张兴奋的气氛中。
勾栏丶客栈丶画船丶酒楼的花灯和对联,也换成了「高中」丶「金榜题名」等科场喜庆的气象。
即便是大街上的乞弓,看到读书人也换了文雅的乞讨词:「相公吉祥高照,
文曲星下凡,公侯万代—」
整个朱家都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就是兰察等几个女真人,在了解到乡试的重要后,也祈求佛朵妈妈,保佑额真高中。
甚至偌大的青桥里,很多人也在关注朱寅丶顾起元等几个参加乡试的人。
顾起元和朱寅不同。他对于复习功课并不积极,心思仍然在金石研究上,却又让赵婵儿无可奈何。
赵婵儿数落丈夫道:「同样有机会参加乡试,你看看稚虎,小小年纪就如此刻苦,当真是又聪明又勤奋。你倒好,竟是一点也不急。」
顾起元说道:「这种事情急不得。只看造化了。我火候已到,四书五经早就无须再学。不需要再像稚虎那麽努力复习。中不中就看运数了。」
赵婵儿知道他说的很是道理,也无法反驳。
这几日,夫子庙丶文昌庙都是人满为患。
无论是南京城中的学生,还是南直隶其他州县的考生,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去夫子庙丶文昌庙上香,祭祀孔子和梓潼神。
宁采薇也带人去夫子庙丶文昌庙祭祀孔圣人丶梓潼神,
因为乡试是全国同一日期,所以如今整个大明,都在围着秋闹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