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夷,三面濒海,皆为斥卤,五谷不生,适为放牧”。
所谓的莱夷,就是登州。
但他说的有点扯淡,寸草不生的地方放牧也不太合适。
“既然耕地有限,不适合种植庄稼,百姓们自然也要有别的营生来贴补家用。”李象瞧瞧冯清,“耕地稀缺,种植庄稼自然也需要不了这么多人手,所以在本王便打算让这部分闲下来的人手,出海打鱼,以开展海鱼贸易。”
听到李象的话语,众人面面相觑。
“郡王的设想自然是好的,只是……”王珩迟疑地说道:“这鱼打上来,卖到何处呢?若是发卖到周边各地,近海也不甚缺鱼啊。”
王珩说出了绝大多数人的疑问,其实他也不是出来唱反调,毕竟冯清也是这样想。
“自然是卖到长安,卖到草原和西域,甚至是吐蕃。”李象笑着说道。
“郡王有所不知,这鱼与牛羊等走兽不同,离了海水,难以存活。”王珩给李象解释道:“还未运输到长安,便已先坏了。”
“这一点我知道。”李象解释道:“若是用盐将海鱼腌制,那么运输保存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只是这盐……”王珩又迟疑了。
在海边,盐其实比鱼贵。
“王别驾放心,本王知道一种制盐之法,可以从海水当中,得到成本低廉的盐。”李象笑着说道。
王珩一听,当即便说道:“既然如此,那下官没有疑问了。”
“本王在长安当中,有一商队,届时可以让他们前来收购腌制好的咸鱼,前往各地发卖。”李象最后定下基调,“在本王的构想当中,要在任内,让登州境内的百姓实现脱贫,将来让每一户的人家都喝上肉汤。”
当然不会是那种一碗肉汤三代人的承诺,李象是真的打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郡王仁德!”众官员纷纷说道。
嘴上是这样说,只是心里却压根不信,果然嘴上没毛,让百姓百姓脱贫喝肉汤这话都能说得出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好太孙?莫不是晋惠帝转世吧。
李象当然不会管他们心中想什么,他还有下面几步要走。
正所谓“土太板结了就不透气,掺一点沙子就透气了”,李象打算在登州的官场当中安插一些自己人,这就是掺沙子。
“关于都督府长史的人选,本王心中已有定论。”李象看向冯清:“文登县令冯清,在任二十年,兢兢业业,百姓对其多是赞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