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
后期不少工匠师傅试图模仿五窑如意的造型、结果最后的呈现都远不及真迹的十分之一,在真迹的跟前都显得黯然失色,模仿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进展,就再也没有人愿意高仿、模仿。
再后来是随着珐琅瓷器的兴起,如意的制作渐渐趋于平势,人们的目光又随即从玉如意转移到模仿珐琅瓷器的制作上,一直到现在将近三百多年,再也没有人能制造出第三件五窑玉如意。
秦朗将这个典故大致的跟众人叙述了一遍,众人听得是目瞪口呆,远没有想到这件乳白玉如意的身上还隐藏了这么一个令人为之动容的典故。
“秦朗师傅?我有一点不明白!”
还是那个鸭舌帽的年轻人说出自己的疑惑:“古董古玩的鉴赏讲究确凿证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它就是当年薛启的第二件五窑如意?”
秦朗沉思片刻回答道:“其本身的精美呈现,以及五窑独有的烧制手法、那就是最好的证据,可以将台省博物院的那件真迹拿过来对比,材质的呈现、雕刻纹理的分布、以及烧制后的精细打磨都如出一辙,全世界再也找不出第三件这般的玉如意,否则苗小姐的父亲也不会对它如此的珍惜。”
年轻人点头表示认可,随即问出了所有人都非常期待的问题:“秦朗师傅说的有道理,那这件乳白的玉如意能价值多少钱呢?它有没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赏宝大赛》?”
秦朗一五一十的回答道:“这件乳白玉如意完全有资格参加接下来的赏宝大赛,至于它价值多少钱?也是在五年前的一档央视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有几位专家还真就对台省的几件藏品做了相关的估价,其中就包括了翡翠色的五窑玉如意,当时专家们总结过后,给出了八千万的具体估价。”
“我们眼前的这件乳白玉如意,我个人觉得外观和整体呈现要比那件要来的好,但它本身也存在一些纰漏,比如乳白色的颜色在几百年的风水日晒后,呈现诸如橘黄色的颜色,这一点要稍微扣分、再一个就是这件玉如意的底部出现了一个小的豁口。这应该是保存过程中。意外造成的,这一点也要打折扣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乾隆皇帝的落款。”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印章达人,他在众多古玩古董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落款,包括王羲之的《中秋贴》,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黄元的《富春山居图》,这种盖章的行为确实遭到了很多专家的谴责,但它我们鉴定的角度来说,又给作品增光了不少,至少皇帝盖过章的物件,其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