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措的小伙告诉我,他们都是婆家人,今晚就得在这等到天明。昂多、才让几个人已经和“瓦日哇”牵着马儿、羊儿到旦周家里娶亲了。又说反正都是本村人,来来去去一家子,娶亲是礼数,喝酒是正事。
刚才那个要糖的女的拉毛端饭上来了,有烧馍还有熬饭,说这几天大家轮着请我们吃饭,一方面是欢迎我的到来,一方面也是在行规矩,请姑娘作客,答谢亲朋好友。
我突然明白文娜分送我的礼物时弄得那么精细了,开始她是只顾着孩子们,后来是想到这婚礼程序了。我突然发现我太吝啬了,看似购买了一大堆东西,还不够文娜分配啊。哎,要是多购买点就好了,起码也把车箱塞得满满的,让文娜不至于精打细算了。
“哎!辛苦你们了!”我一个劲地感谢着大哥,一边端起酒碟给大家敬酒,表达我的诚意。
“按我们的老规矩应该在羊圈里待客,那是最好的。只是现在时代进步了,我们改到教室里了,那才是最好的地方。”桑仁大哥估计是这边管事的,一边不时算计着明天“吃喜”的人数,一边给他们交待着事情。教室里原有的桌椅都拼到一起了,只凑了四桌,有些凳子还是从他们家拿来的。
他们问我有什么讲究有什么忌讳的,问我们汉族的婚礼程序还有哪些必须放进去的。我的心里不停地乱跳着,那还有心思考虑这些,只说一切听大家的安排,一切按照文娜说的办。又说明天要和文娜给他们多敬几杯酒。他们又开始争着说两个“拉红”不知道水平咋样,要是打扮好了,文老师肯定和仙女一样。
顿珠老人在一边就着烤箱取暖,一边听他们说话。对我抱怨说现在的年轻人早把老传统都忘掉了,按照以前的传统,结婚那得一个多月准备,怎么能这样匆匆忙忙。又说我和文娜时间太紧张了,一周前才告诉他们我要到来,才开始忙着准备。
我心说我能来不来,一周前文娜都没谱,那敢乱讲啊。又解释说其实我和文娜已经旅游结婚了,但文娜特别想来一次原始的少数民族婚礼,才让大家费心了。顿珠老人说结婚这么大的事,不办婚礼那能成,旅游的不算。这些托辞文娜已经给我交待过,免得我说漏了嘴。
过了一会,寺里的两个阿卡都来了。老阿卡说明天要好好念经为我和文娜祈福。小阿卡嘻嘻哈哈的,一来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他们对文娜很尊重,一口一个文老师,对我一会儿叫“木华”,一会“新郎官”。我听得晕晕乎乎的,问文娜这会该忙啥?她们说文老师这会在旦周家里,估计吃完了饭和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