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高丽国是真“偷”啊,事事都学华夏,但还不完全的学,什么东西到了半岛上,总要改一改再用。
就比如那高丽语,便是从华夏语改的,然后说成是半岛语言,改的不伦不类,连大明朝的方言都不如。
属于臭要饭的,要到饭了,用脏手在饭里翻两下,对外说是自己做的饭,不是要的饭。
将“此地无银三百两”“掩耳盗铃”演绎的淋漓尽致。
高丽国的存在,在张居正看来,是癞蛤蟆不要人,但膈应人,灭了就灭了吧。
再就是,随着锦衣卫对倭国石见银山、佐渡金山的开采和勘测,更加确定这一银一金两个山矿储量巨大,能很好弥补华夏贫银、贫金的现状。
内阁在思考将倭国纳入大明朝的实际控制当中,而高丽国,是个很不错的大明朝军事、政治延伸的地方。
拿下高丽国,既能配合着大明朝内陆形成掎角之势,对整个大明朝东北方完成掌控,又能随时对倭国的形成“监护”。
在倭国的问题上,内阁有个提案,那便是“倭国监护”,即不管倭国内政,但倭国外交、军事都要由大明直接操控,大明要直接在倭国屯兵、练兵、驻兵,打破传统的宗藩体系。
然而,倭国孤悬海外,大明朝与之没有直接接触,很多手段无法施展开来,一旦高丽国纳入大明朝版图,那倭国距离大明朝土地最近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操作起来就要容易许多了。
高拱闻言,立刻反对道:“界碑就在那,女真族人逃亡进高丽国内,就要高丽国为之陪葬,这未免太霸道了。
况且,太祖高皇帝有祖制,高丽为我大明不征之国之一,妄动兵戈,既违天和,又伤国体。”
太祖高皇帝之所以设立不征之国,是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来挠我边,则彼为不祥。彼即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犯,亦不祥也。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
换而言之,就在说这些小国国穷民弱,大明朝举兵过去,恐怕连军费都收不回来,这样的地方,要之何用?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朝十五个不征之国中,高丽国排在了第一。
不过,祖制,会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受到圣上对祖制“随心所欲”的影响,朝臣们对祖制逐渐也随心所欲了不少。
有用的时候拿出来,和自己意见相左的时候就无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