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力没有改变前。
一百多年前,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舰队,就是海上无敌的存在。
在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
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一百六十万斤,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至今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船只。
体式巍然,巨无匹敌。
哪怕是宝船的铁舵,都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三宝太监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
毫无疑问,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攻防一体的无敌舰队。
一次航行,就能运载数万名水师兵卒,能动用火炮数量上千门,甚至能将轻舟、轻帆纳入船舱中,再放出去作战。
这远不是当今世界主流海洋舰队组成的轻帆船所能比拟的。
如果非要做个类比,在玉熙宫的众人,也只有两世为人的朱厚熜能有个大概判断,郑和宝船,就是原始动力的航空母舰。
一旦加入海洋争霸中,对西洋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
不过,永乐年间的成祖文皇帝、三宝太监,派遣宝船舰队下西洋,更多的是炫耀武力,彰显国威,却没有想过奴隶世界。
这也让大明朝错过了收割世界,反哺己身的机会。
而在永乐年间后,大明朝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使得大明朝没有精力顾及海外,这才让两个弹丸小国有了洗劫世界的机会。
一百多年过去,大明朝连制造宝船都变得非常困难,倒不是物资、原料的问题,而是宝船图、航海图没了。
在成化年间,出于开流节源的考虑,加上太监的建议,宪宗皇帝想重下西洋,改变国景,但派人到兵部索要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宝船图、航海图时,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兵部尚书项忠要拿人问罪时,在旁的车架司郎中刘大夏却以“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千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弊政,大臣所当谏也。旧案虽存,亦当煆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而劝止。
三宝太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