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学服出来,分男女,分春秋、夏、冬,还分文、武。
“工部加紧赶制春服,所有花销,在来年开春后,免费授予学子,自此以后,学子在校,必须身着学服,而不能身着他服。”
圣令再降。
朱衡再次领命。
而作为兼领户部事的内阁首辅大臣高拱,嘴角却不受控制地抽搐了几下。
据内阁估算,大明朝适龄孩童入学,巅峰能有五千万学子同时在校,以圣上的要求,一年工部就要发制超过六万万套学服,而这笔钱财全由朝廷承担,少说又是几百万两纹银的支出,上千万两也不是没有可能。
高拱的守财奴本性又犯了,很想谏言君父将这笔学服支出,转嫁给学子,但想到君父必然不会同意,再则,以地方官吏那贪、占的本性,真要是向学子收取学服费用,恐怕此事会成为地方官吏、校方向学子们勒索的理由。
总之,朝廷必须要承担所有教育开支,不然,学子之家就会背负沉重负担,而为万民启智的国策也会受到巨大影响。
如果放任不管,教育,迟早还会成为贵族的控制,受教育,也就成了贵族的特权。
学风!
学服!
两件事说完,内阁阁臣更想“跑”了,可朱厚熜想说的话,却还没有说完,道:“再就是,是谁把所建社学划分了三六九等?”
闻言。
高拱、胡宗宪、李春芳、海瑞、朱衡的心跳都停了半拍,圣目如炬,刚出现的问题,也被君父注意到了。
随着学堂一座座建起,投入使用,也随着而来不少问题,而最尖锐的,便是同一省府的学堂,不仅分了男校、女校,还被划分出了三六九等。
继续以海瑞长女海婳为例,所就学的学堂,被称为“京中女子第一学堂”,或者说“京中贵女第一学堂”。
学堂规模、建设,这是规定制式,没人敢在上面做文章,唯一的区别,就是比着其他学堂多了大院,多了高墙。
坊间流传的“大院贵女”,由此而来。
为大院贵女授课的师长,皆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道的顶级师长,且是女师长。
朱厚熜都为那些大院贵女家族的努力而觉得心累,有这搜寻工夫,搜罗本领,但凡在百姓敲响登闻鼓时,多留几分心思,也能多平几份冤假错案!
“朕说过,学堂大小皆有秩序,大院是谁默许的,高墙又是谁默许的,找出来!”朱厚熜漠然望着五阁老,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