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赶赴辽东,务必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若大唐真欲退兵,我等需谋应对之策,以防有诈;若消息不实,我等亦要即刻加强防御,准备迎敌。”
廉成与朴顺桢对视一眼,躬身道:“大王英明。”
扶余义慈深吸一口气,脸上重又浮现出希望的笑容:“若此次能逃过此劫,百济定可休养生息,重振昔日辉煌。”
众人遂在大帐内继续商讨应对之策,气氛虽依旧凝重,然而那一丝希望的曙光,已悄然穿透阴霾,照进了这座大帐。
然而,时日迁延,扶余义慈满心期盼的大唐军队退兵之景,却如梦幻泡影般并未出现。
苏定方所率的大唐雄师,恰似那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于百济边境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军事部署,毫无退兵之意。
战场在持续,百济不断兵败,为了拖延时间,扶余义慈走上了当初渊盖苏文的老路,大量强制征兵,用士兵的性命来阻挡唐军的前进。
即便是这样,几天的时间过去后,还是节节败退,最后只能困守王都。
不安的情绪如汹涌潮水,在扶余义慈心中肆意翻涌。
他在宫殿内坐立难安,不停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若踏在自己高悬的心尖之上,心中那股强烈的不祥预感,如疯长的野草般难以遏制。
终于,他再也无法忍受这般被未知笼罩的煎熬,当即派人急召几位最为亲信的大臣。
众人匆匆赶来,齐聚于宫殿之中。
扶余义慈满脸忧虑,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急切问道:“这究竟是何缘由?为何大唐军队对退兵诏令置若罔闻,仿若从未有过此事?莫非那消息乃是假的,是敌人故意放出以迷惑我等的烟雾弹?”
老将廉成眉头紧锁,手按剑柄,沉思片刻后道:“大王,此事确实透着怪异。以常理度之,诏书之事或许不假,但以大唐太子李承乾的野心与抱负,他手握重兵,又一心渴望在辽东建立盖世奇功,不甘心就此放弃近在咫尺的胜利,拒不奉诏,亦非全无可能。”
文臣朴顺桢微微颔首,捋须缓缓道:“廉将军所言极是,大王。如今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我等绝不可轻易下论断。当务之急,是要想尽办法尽快查明事情的真相,否则我百济将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之境。”
大臣金洪吉亦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大王,局势紧迫,我等必须尽快查明真相,方可寻得应对之策。”
扶余义慈咬牙切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猛地一拍桌案,大声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