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学子。
而此时于辽东,已有学堂十多所。
单单是在讲武堂的学子,就有数千之多。
太子还囤积了大量的钱粮,粮仓一座座拔地而起,钱库里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多的钱粮,是因为太子在高丽,新罗,百济三国大搞贵族审判。
三国之中,几乎九成的贵族被抄家,所有家产皆被没收。
使得太子的内库,早就已经堆满了。
同时,军备制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兵器作坊内炉火熊熊,工匠们日夜赶工,打造出一批又一批精良的武器,甚至连威力巨大的霹雳火也在大批量制造。
于曾经的高丽王都附近,开设了大量的工厂,单单是匠人的数目,就有数万之多,比之大唐还要多。
这时,房遗直走进书房。看到父亲一脸凝重,双眉紧锁,忍不住轻声问道:“父亲,今日朝堂之上关于太子之事,陛下会如何决断?”
房玄龄微微皱眉,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的景色,似乎在思考着如何措辞。
良久,才缓缓说道:“陛下心思难测,但从今日情形来看,对太子已心生忌惮。”
“太子在辽东擅自发行纸币,又大力推行新政,提拔新人,势力渐大,陛下怎能不担忧?”
“皇权至上,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因素,陛下都不会轻易放过。”
房遗直点头表示认同,接着说道:“父亲所言极是。太子此举,虽有发展辽东之功,却也触动了朝廷各方利益,引得众臣反对。”
“陛下向来重视江山稳固,如今太子势力的扩张,怕是有些寝食难安。”
“而且,今日朝堂上大臣们的争论如此激烈,各执一词,也让陛下难以抉择。”
房玄龄转身,背着手在书房踱步,继续分析道:“陛下一方面念及父子之情,毕竟太子是他悉心培养的储君,且太子新政在辽东也确有成效,使得当地经济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另又担心太子势力失控,威胁到皇权。”
“皇权与亲情,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太难把握了。此刻,他心中必定十分纠结,在做决定之前,想必会反复权衡利弊。”
房遗直沉思片刻,说道:“依孩儿看,陛下最终或许会采取措施限制太子势力。”
“只是不知,陛下会如何行动?是直接问责,还是采取更为委婉的方式?”
房玄龄停下脚步,目光深邃地看着房遗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