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拜帖和过来拜访的时间,完全没有错开。
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吕不韦位高权重,是大秦的相国,不然的换成身份对等的人,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在对主人进行挑衅了。
不过罗浮却也知道,吕不韦的政治智慧,已经让他察觉到了接下来自己即将遇到什么麻烦了。
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大概将自己当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之一。
是的!
就是之一,罗浮可不相信,吕不韦真的会愚蠢到,将一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
从当初奇货可居,投资秦庄襄王开始,吕不韦就是一个走一步,看好几步的人。
和嬴政之间,只能说吕不韦错估了嬴政的决心,一着不慎,瞬间陷入了崩盘的窘境之中。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察觉到了嬴政的手段这时候,吕不韦有足够的时间来谋划一切。
当然了,全身而退是肯定不可能了,只看接下来,吕不韦到底有多少手段,能在嬴政的清算之中活下来。
其实就算是没有罗浮,吕不韦一溃千里,他也依旧算是平稳落地了,只是吕不韦太过于割舍不下自己的理念了。
吕不韦和嬴政之间,除了权利的争夺之外,更关键的就是治国路线上的分歧了。
嬴政觉得,秦国积六代先王的底蕴,已经有了平推天下的把握。
但吕不韦显然不会这么看,
想不起嬴政那近乎于贪功冒进,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似得,快速的平推天下,一统六国来,吕不韦更加期望稳扎稳打,他所编撰的吕氏春秋,某种程度上就是吕不韦这种理念的呈现。
不得不承认,虽然是商贾出身,但吕不韦的的确确是有很强的远见的。
很多人其实都已经看到了,纷乱了数百年的天下,即将迎来一统的契机,但在秦国,很多人,却是并没有想过一统天下后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这个偌大的国家。
是继续行分封?还是干脆全国推行郡县制呢?
大秦拥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的确确是多赖商君定下的法度,但不可否认的好似,商君的法,平定天下的时候的确无往而不利,但一统天下后,商君的法还合不合适呢?
战国时代,变法几乎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尤其是尊崇法家的秦国,更是颇为相信,所谓的治国不法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既然有人觉得,商君的法,无法管理未来一统之后的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