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狼在攻防两端的风格,属于正好被纽约尼克斯克制的那种!”
防守端就不用说了,他们的“城墙阵”对于森林狼是真的克制。
再说进攻端,森林狼的攻框导致了他们外线的持球进攻球员,一直会往着篮下杀,这就导致了一旦进不了球,可以回防的球员数量不够。
这是纽约尼克斯打出了一波波“防守反击”的关键。
同时这也是三分球战术地位提高的关键。
三分球战术在完全放弃“二次进攻”的情况下,可以更快形成攻守转换,让对方在防守成功后,迅速形成快攻的机会大大变小。
其实从这里也就能看出来,“小球理念”自11年到15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1年的小牛队打的就是“防守反击”,用投篮解决进攻。
到了15年,投篮从更多的中距离,变成了三分线外的出手,回防速度变快,便可以压制对方的进攻节奏……
但如果认真分析NBA就会发现,更多的得分都来自于攻防转换,而不是一板一眼的阵地战。
这是“小球理论”形成的基础!
可以说,这支纽约尼克斯算是彻底完成了蜕变,变成了一支完完全全的“小球”球队。
因此他们才会如此高频率地在攻防转换中抓住机会,完成进攻。
这种进攻节奏,本身就是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球队所不适应的,其中就包括了森林狼!
半场结束,靠着一次又一次的“防守反击”,纽约尼克斯将分差拉开到了25分。
勒布朗在半场又面对了那个问题:
“纽约尼克斯今晚的防守像城墙一样,森林狼会在下半场调整你们的策略吗?用其他防守来打破城墙?”
勒布朗道:“这个赛季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都在按照我们的方式打球,我们赢下了其中大部分的比赛,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也相信,我们会在这段艰难的时间里找到答案!”
这话的意思很好翻译:
我们会继续“头铁”!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在风格的克制下,继续坚持自己的打法,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虽然森林狼全主力阵容在球场上一直留到了最后,但是最终全场比赛结束,纽约尼克斯以115比85,30分大胜森林狼,拿下了这场“焦点之战”。
苏万在这场比赛中砍下了35分6篮板6助攻,命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