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还真能做得到。
可做得到归做得到,事情多了摊子大了,如果样样他都要操心的话。
耗费的就不是他的脑力,而是他的情绪。
“臭弟呐,要记住,你还是个学生,你们学校的老师也来看望过我好几次,我觉得他们说得挺好的,有时候,钱够花就行了。”
许青山心中了然。
田刚他们既然安排了自己外婆的事情,自然也会来探望,只不过没和自己说。
但多少都是想走曲线救国的路线来引导自己的。
“好,我明白了,阿嬷,你放心吧,我会好好争气的。”
许青山轻轻拍了拍外婆的手背。
他已经想好应该怎么做了。
既然自己重新来过,又有那尚未开发到极致的顶级天赋,也想好了未来的方向,就不该被这的那的分心太多。
科研,科研,还踏马的是科研。
赚钱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自己需要考虑的只有投资和回报。
其他的时间。
自己应该多想想应该怎么推进自己的科研事业,应该如何去深入地接触和推动华夏科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自己心心念念的科工产业。
想到这。
许青山念头通达,前途明悟。
如同高三一年的目标是高考一般。
自己也应该给大学生活也制定一些小目标。
云雾一经拨开,许青山心中便有了三阶段的小目标。
第一阶段,尽快完成本科学业,等待自己的产业初始成型。
第二阶段,直博期间申请四青,成立属于自己的青山资本。
第三阶段,聘任教授申请杰青,龙江会科研中心全面应用。
这意味着许青山必须在未来几年里尽快地做出够硬的成果。
无论是四青人才基金,还是杰青,在学历上并没有硬性的门槛要求,因为几乎所有能够做出成果的顶级学者,没有谁的学历会是博士往下的。
这也同样意味着。
如果许青山的成果足够突出,足够优秀,甚至优秀到能够打破一些默认规则。
那他完全有可能在博士毕业之前就把许多科研基金拿到手。
就像每年国家杰青基金的最低年龄的学者,正常来说最年轻的学者年龄会低到35岁之间,而最年轻的杰青,甚至还有29岁的。
例如金陵大学今年刚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