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论文在丢番图逼近中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解决具体猜想,更在于许青山开创了动力系统与经典数论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他的工作将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技术原创性,推动了领域的发展,并为相关交叉学科提供了方法论范例。
这一研究方向将继续影响未来数论与动力系统的交汇探索。
这代表着。
许青山不仅具备着个人强大的数学天赋和解析思维,同时还具备着更加强大的创造性思维和引领数学界完成一次次崭新方法改革的潜力。
如果不是隔着一整个太平洋,费夫曼都想直接血书校长,去把许青山收归普林斯顿麾下了。
像许青山这样注定成为时代传奇、历史巨擘的超级天才,只有他们伟大的普林斯顿才配拥有!
远在大洋彼岸的查尔斯·费夫曼可能也从未想到,自己作为四大顶级期刊的主编,有一天也会在发完邮箱之后,蹲在电脑前心情忐忑地等待着别人的回信。
这么多年了。
他此时此刻终于能够感同身受那些投稿投到自己手里的那帮学者们了。
他就像是在等待着女神垂青的小屌丝。
在那70页的附信里,他自然不可能只有夸奖和分析,而是在字里行间都在透露着普林斯顿的各方面优势,以及像许青山这种级别的研究,在普林斯顿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更高的效率吧啦吧啦。
他的小心思,昭然若揭。
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许青山直接拒绝了自己的邀请,到时候都没机会再给出邀请。
“叮!”
邮箱里收到了邮件,费夫曼教授却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对着电脑点了点两处肩胛骨和额头,闭上眼嘴唇动了动,默念一声“god bless me”,这才打开邮件。
果然是来自许青山的回信。
他紧张兮兮地看起了回信,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看,生怕自己漏了什么关键的词。
可越是看,他的心越是哇凉哇凉的。
许青山对于他那明显超规格的评价和待遇,表达了自己的感谢,但对于费夫曼教授的邀请,却是只字不提。
仿佛跟睁眼瞎一样,根本没有看到费夫曼教授的意思。
只不过。
费夫曼在最后却松了一口气,因为许青山在最后一段,表达了自己对于普林斯顿的向往和喜欢,包括了之前在普林斯顿参加会议的回忆。
不得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