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计算一下的话,一台具有30倍音速速度和1万米半径感知范围的机器,扫描完整个木卫三表面所需的时间,差不多是两天多。
木卫三的直径约为3121公里,表面积大约为30650000平方公里。
机器的速度为30倍音速,音速约为343米每秒,因此机器的速度约为10,290米每秒。感知范围为1万米半径,即覆盖面积约为314.16平方公里。
假设机器采用直线路径进行扫描,每次扫描覆盖一个直径为20000米的圆形区域。为了覆盖整个表面,机器需要沿着一条路径移动,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0公里,以便下一个圆形区域与前一个圆形区域刚好相接。
那么木卫三的表面积约为30650000平方公里,每个圆形区域覆盖314.16平方公里。需要的圆形区域数量约为97561个。
用这个圆的数量算出距离再除以速度,就得出结果。
189623秒≈ 52.67小时≈ 2.2天。
也就是说,陈云这个具有30倍音速速度和1万米半径感知范围的铁球,大约需要2.2天的时间来扫描完整个木卫三的表面。
考虑地形起伏的影响,如果地形起伏较大,机器可能需要调整路径或增加额外的扫描次数,以确保每个区域都能被充分覆盖。
假设地形起伏导致扫描效率降低10%,则实际扫描时间会增加10%:实际扫描时间≈ 2.2天× 1.1≈ 2.42天。
所以,陈云的本体为了这有些无聊却又不怎么无聊的事情,在核电站附近盘坐了大抵两天多的时间。
六月三日,周一,清晨。
陈云结束了对于木卫三表面每个角落的彻底扫描,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被遗漏的犄角旮旯。
以他的能力,甚至可以凭借脑海里记录的信息,精准的刻画出一副木卫三表面的精细地形图。
而在他如此认真的扫描了一遍后。
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
在木卫三的表面,确实没有任何的生命迹象。
不只是没有直接发现生物的存在。
而且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却规律的、可能是生物发出的电磁波信号,更没有发现什么独特的蛋白质气味存在。
哪怕是间接存在的证据,也暂且没有任何的发现。
不过对于无聊且有闲心的陈云而言。
这还只是个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