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有了对应,整个人甚至是豁然开朗起来,到最后,朱元璋嘴角更是不禁露出了笑。
良久。
朱元璋放下奏疏。
他望向朱标,淡淡道:“咱若是没猜错,这恐又是夏之白的主意吧?”
朱标点头,并不在意道:“父皇无须这么谨慎,是不是夏之白在儿臣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为大明所用,能不能让大明日渐变好,只要能,莫说是夏之白提的,就算是其他臣子,哪怕是元人提的,儿臣该用还得用。”
朱元璋大笑,满意道:“这话说的在理。”
“管他谁说的,只要能为咱所用,那就是好办法。”
“这还是咱目光短浅了。”
“哈哈。” 听着朱元璋的打趣,朱标无奈的笑了笑,道:“父皇,就别打趣儿臣了,儿臣是真心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一来可以更加合理化的约束官员,还不殃及到百姓,二来,还能加强天下官员对朝廷的认可跟忠诚度。”
“可谓是一举多得。”
朱元璋道:“你怎么就知道,这些官员进去后,还能对咱大明忠诚呢?”
朱标摇头:“儿臣自然不能保证,但既然他进来了,也就意味着,在天下绝大多数百姓心中,他是忠于我大明的,他们自身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会怎么想、怎么看。”
“只要百姓认可,那就足够了。”
“再则。”
“这是给官员的另外枷锁。”
“让他们除了律法之外,还要受到纪律的约束。”
“而且这个纪律的严格程度是远胜于律法的,为的就是让官员起表率作用,至少让这些人不敢明目张胆的作恶,而且就算作恶为朝廷抓住了,朝廷也能处以更严厉的惩治,既安抚了百姓,还大快了人心。”
“儿臣是认可夏之白的做法的。”
“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管,同时放松对百姓的约束。”
“民生艰苦,还需缓行。”
听到朱标这么有见地的话,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他也不得不承认,在夏之白有意的引导下,朱标的确跟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至少更有主见,也更有自己的想法了,但依旧还显得太过稚嫩了。
朱元璋道:“你的心思咱清楚。”
“但你太小看人了,也太低估了人性。”
朱元璋伸手,将朱标拉到了身旁,将自己盖在腿上的毛毯,扯了部分给朱标盖着。
他淡淡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