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美梦中清醒,也鲜少真正的去认识天下。”
“放眼朝廷,中国官服,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海外世界。”
“对于番人,从来都认为是通商。”
“自夸为:‘中国之物,番人最重者,无若茶于大黄,非此二物,则病胀而不治。’”
“对于互市,乃外夷不获已于中国,非中国不获已于外夷。”
“军事同样错判。”
“知火器,却不擅火器,知海战,却不善海战,自以为‘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又或谓夷登陆则技穷’。”
“昔日俯首称臣,唯唯诺诺之倭人,已连年犯境,北上蒙古更是已入主过天下,然时至今日,天下却依旧给不出办法,贼人之心不死,华夏故土难安,如今大明千秋鼎盛,但华夏之地,已有积贫积弱之象。”
“经年之后,神州危旦,已有征兆。”
“宋元数百年,儒生依旧没能给天下一个解决之法,反倒是开始捂着耳朵,装作视而不见,对天下的客观规律熟视无睹,天下已然处在一个‘变’的边缘。”
“不进则退!!!”
“教条框架下,对于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事物,都会以一种鄙夷的心态去对待,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下,依旧不思进取,不思悔改,仍死守着死板陈旧的所谓正统观念。”
“只知应坚持国家大义,却不知如何捍卫这种国家大义,最终大义也不可保,流为空谈。”
“天下士人需睁眼看世界,修正自己对天下的认知跟看法。”
“.”
望着这篇长篇累牍的文章,很多看完文章的士人,都是齐齐沉默了,眼中带着几分迷茫跟慌乱,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跟他们以往受到的教训截然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这让他们心中生出了一丝茫然。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便是指责儒家之学,自汉代之后,就已跟不上天下的脚步,即便勉强跟上,最终却害的宋鼎盛败亡的结果,所谓变局,首当其冲要变的是‘儒学’!
是他们从小学习的经史子集。
也有一些士人很敏锐的察觉到,夏之白特意提了下‘秦汉’的用意。
无他,太快了。
自夏商周三代,国祚可谓绵长,而自秦始皇横扫一切后,后世朝代更迭大大加快,短命王朝更是比比皆是,最长的两汉相加也不过是四百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