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咧咧:“反了他们了!为什么在这里驻军这些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敢拦着驻军进城,多半是想趁机处理他们的首尾。”
海棠看着他,弘昼赶紧说:“侄儿这就去。”
对于江南的乡绅来说,一瞬间江南变天了,疾风鄹雨一样的变化让他们瞬间无所适从。街上有衙役驻军和绿营兵跑过,随后就传来某某某家被封了,人被带走的消息。对于民间来说,一部分拍手叫好,一部分没什么
感觉。
在这个时候在江南挑动满汉对立已经没市场,因为大量劳动力进入江南,很多外地人不愿意多事儿,而很多本地人则忙着赚钱,特别是前些年安置过的棚民,民族大义和吃饱穿暖有一个家比起来非常单薄。老爷们说大义的时候把家里的家产分给同族吗?别说同族了,就是不出五服的同宗族,大家都一个祖宗呢,也没见他们少收亲戚几斗米的租子。
至于官府掠夺民间财富等说法也有人信,但是更多人不信,广东不比咱们有钱,怎么不去掠夺广州啊?山西距离京城更近,怎么不去掠夺山西的晋商啊?
到了中午,城门和各处大街上开始张贴告示,钦差要处理雍正元年至今的所有劳资纠纷,有证据的人都可递交状纸,没钱请人写状纸的,去衙门口找人写,不收钱,截止到七月底,过期不候。
整个江南沸腾了,劳资纠纷是江南最严重最尖锐的矛盾,而江南的行会也是最富有斗争经验的行会。他们立即找人帮本行业的工人写状纸,一天之内光是苏州收到的状纸足足五百斤,几个衙役用麻绳捆着抬到了海棠前面。
海棠看着忍不住叹气。
第二天比第一天的重量还多,足足七百斤,海棠的脸色更难看。
比她脸色更难看的是京城的雍正。
他收到海棠第一封信气的当时-->>
把桌子拍拍震天响,结果第二封信马上到,他一边骂一边下令吏部的官员坐火车南下,路过河南山东两地,把当地的非江南籍官员借调一部分到江南去办案,速度要快。
当然了,这两地的官员远远不能填补江南的缺口,于是下令从山西陕西调集非江南籍的官员去江南协助勇王襄理当地。
火车的优势再次凸显了出来,就是从陕西调官员入江南,也不过是几天的事儿,速度很快。
他在给海棠的信里说先处理富商再处理贪官,务必不能让任何贪官成漏网之鱼。同时顺天府扣押了几处江南会馆,把里面的人都抓了,根据前些日子的调查,把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